关于积极构建“智慧医疗平台”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立统一的数字医疗管理中心、标准化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共享平台和医养护一体化居民健康服务综合信息网等建议很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也是老百姓迫切需求的。我委正着力构建覆盖城乡人口的健康医疗信息网络体系,从老百姓迫切需求领域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医疗卫生服务
一、关于确立覆盖城乡人口的健康医疗信息网络体系框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明确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新一轮医改的重要支撑,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整体信息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倍受各方关注。我委于2013年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建设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三大数据库动态更新和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协同,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和标准安全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高效统一网络的总体框架。2014年印发了《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和《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了信息采集、使用、存储和保护的规范和规范远程医疗应用发展。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
二、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国家和省级药招信息平台已全部联通运行,16个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11个省级平台和委属管44家医院与国家综合平台初步联通,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兵团)均建立了人口个案信息管理系统,5省份启动远程医疗政策试点。29个省份已启动建设医保省级异地就医平台,235个地市实现医保医院异地就医结算业务;22个省份建立省级新农合业务应用信息平台,并与国家新农合平台全部对接。三级医院已全面实现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化建设,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具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审查发布了164项卫生信息标准,5个省级平台、28个市(县)区域平台和30个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平台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基本建立了行业信息标准体系。一些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基本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系统互联互通,支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医疗系统间的共享交换、及时更新,实现区域内特殊检验检查结果共享查询。
三、下一阶段工作
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健康信息化的相关部署,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让健康数据“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重点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加快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设为契机建设国家平台,注重加强以省为单位统筹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深化应用,统筹资源联通省、地市、县级三级平台,持续推进信息网络系统全覆盖。到2017年,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为进一步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统一、共享,我委组织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目前正在修订完善中,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二是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报。按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正着力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进行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及跨省用卡平台建设,计划年内实现社保卡省内跨地市用卡,2017年全面实现跨省用卡。我委计划年内启动全国新农合跨省结算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新农合省内即时结报和跨省结算试点,2017年实现新农合跨省定点就医即时结报。
三是探索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统筹区域布局,到2020年,依托现有资源建成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四是加快构建远程医疗体系。实施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五是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内建的健康服务门户信息系统,以服务门户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信息、医疗保障信息、慢性病服务信息等查询服务,实现居民健康自助管理。规范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医疗APP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随访跟踪等应用,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核心,推进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等应用集成,激活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
2016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