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简报(第16期)
2014-04-10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联合部署

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深入巩固阶段工作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总后卫生部、武警后勤部等6部门(以下简称6部门)的部署,自2013年10月起,全国启动了为期1年的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扎实推进专项行动,三个月的集中整治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目前,专项行动已进入深入巩固阶段。

2014年2月20日,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深入巩固阶段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14〕16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做好深入巩固阶段工作。《通知》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以养生保健为名非法开展诊疗活动,严肃查处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出租承包科室、违法违规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违法发布医疗广告、外国医师来华违法开展医疗美容等行医行为,并将集中整治阶段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下大力气,坚决查处,不留死角;要强化社会监督,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探索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做到投诉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形成对非法行医露头就打的常态,坚决防止反弹。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依法履职到位,对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各省(区、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强化对工作推进慢、措施不力、投诉举报集中地区的督导检查,加强对重大案件的挂牌督办,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要协作配合,完善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各地要继续完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通报。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综合整治的强大声势。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与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大打击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要加强军地协调配合,对于涉嫌假冒军队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非法行医的,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要统一行动,确保查处到位;加强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机构的协作,形成打击“两非”的合力;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学会沟通协调,指导协会学会组织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强化行业自律。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范围以及监督执法等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公示,监督执法结果要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相衔接。

三是要强化宣传,形成群防群控有利局面。各地要加强与当地党委宣传部门沟通协作,协调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加大宣传引导和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专项行动工作进展,为专项行动深入巩固阶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建立健全非法行医案件公布制度,定期进行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形成有效的震慑。同时,做好舆情收集工作,妥善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宣传,揭示各类非法行医的危害,告知辨识方法和投诉举报途径,引导公众自觉抵制非法行医,形成群防群控的有利局面。要认真开展专项行动群众评议,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加以整改,推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四是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各地要坚持疏堵结合,打建并举的原则,继续深化医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到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等医疗资源缺乏地区办医。加快完善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努力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严格医疗机构许可,推动医疗机构信息公示,促进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依法执业。同时,加强综合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综合监督网络,强化监督职能,提高监督能力,锤炼一支高素质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