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政司

先进典型

行走的“微笑讲师”
发布时间: 2012-10-26 来源:

原声回放:

我默默地为无偿献血者做这些微不足道的服务,通过我的动员,让更多人加入献血队伍。如果有人为此而感动,不是被我,而是被捐献热血的人们。其实我一个人没法做太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成为陌路人和无偿献血者之间的桥梁。

——浙江无偿献血志愿者李勤爱

2012年10月国庆长假,当大部分人正在享受长假难得的清闲时,67岁的李勤爱阿姨每天已早早地来到武林广场献血点,开始了一天的志愿宣传招募服务工作。

您好,有时间献一份爱心吗?”一对年轻情侣路过献血车,“幸运地”被笑呵呵的李阿姨拦下了.小伙子有点犹豫,女友则不可置否。“你伸出手臂献次爱心,病人就能得到帮助。”李阿姨递上了《献血救人 造福百姓》的无偿献血宣传册,她真诚的话打动了他们,情侣最终掉转头走向献血征询处开始填表。长假里,李阿姨每天在游人如织的繁华地段——武林广场、吴山广场向路过的行人进行无偿献血动员招募,太阳下,脸上的皮肤泛着汗水的光泽,嘴巴也讲干了,但和蔼可亲的笑容依然不变。向行人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动员无偿献血、微笑地指导填写征询表、为献血者送上一杯热水,别看这些工作不起眼,但落在每一位献血者身上,都是一种令人感动的温暖。

阳光心态最能打动人

阿姨再见!”流动献血车上,一位刚献完血的小伙子开心地朝李阿姨挥挥手。李阿姨告诉我,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向行人宣传无偿献血,指导填写献血征询表,为他们送上一杯热水,跟他们聊聊天以放松他们的心情,一次献血过程下来,这些献血者都跟李阿姨熟稔了,走的时候都会跟她说再见,李阿姨听在耳里,甜在心里。“他们走的时候都叫我阿姨,感觉很温馨。”

今年2月份在武林广场,一位20多岁,瘦瘦长长的的小姑娘鼓足勇气第一次走上献血车,特别紧张,献血时手冰凉,李阿姨耐心地鼓励她,握着她的手:“你打打手机,想想好的事情,阿姨给你力量!”李阿姨的手深深温暖了她,最终顺利献血200毫升。走的时候,小姑娘在留言卡上写下了深情感言:“阿姨,你比我妈都好!”

李阿姨常年相对固定在武林广场献血点做志愿者,很多武林广场的“常客”都认识她。“他们来献爱心,我为他们服务,心情特别好,每天都笑呵呵的。”阳光的心态也让阿姨的笑容更具感召力。

很多人第一次献血都是靠动员”

只要你热情微笑,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们,他们都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李阿姨认真地说,“第一次献血都是靠动员,你不上前动员就没人来献血,他们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

2012年5月5日浙江省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成立三周年,志愿者协会分四个队伍,分散在四个献血点向来往行人宣传动员献血。“我所在的服务一队有30人在武林广场,我一个人就成功动员20人献血,是动员人数最多的,我带他们到献血车边填写表格,送他们到献血车上。”

当然,我也听到过反对的声音。”李阿姨回忆说,“有四兄妹来献血,因为母亲生病需要用血,他们从来没有献过血,一听最少要献200毫升,吓得连连摇头,其中一个人还问:‘我们能不能每人献50毫升?’”碰到像这样对献血一无所知、甚至存在恐惧心理的人,李阿姨会耐心地向他们一一解释清楚,带他们走上献血车,“实地考察”献血流程,打消他们的疑虑,增加他们献血的勇气。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宣传招募是其中重要一环。俗话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面对面的动员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李阿姨用实际行动证明:“接地气”的语言、真诚的交流、善意的笑容最能感动素不相识的人,让行色匆匆的人们放慢脚步,花20分钟捐献一次血液,加入到献血者的队伍中。

不知疲倦的奔波,感染身边的人献血

“2010年在媒体上看到浙江省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正在招募志愿者。2010年1月22日,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血液中心,报名参加了志愿者,经过培训正式挂牌上岗。”李阿姨自豪地挥挥胸前工作牌。

现在50岁的侄儿在我的影响下,也生平第一次献血400毫升,女儿在单位里是个积极的献血者,她还参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名库。家人现在也埋怨我:你怎么比中央领导还忙?”说到这里,李阿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她解释说:“有时候大型团队献血,比如在富阳、余杭等偏远地区,所以会特别早,6点多就要跟着献血车出发。我是这么想的,做人这样也是过,那样也是过,那就要度过每个有意义的一天。”

从西湖区保俶路到武林广场,李阿姨每天会不知疲倦地来回走上两趟,每次40分钟左右。这条路也见证了李阿姨做志愿者的历程。从2010年至今,李阿姨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方面服务约15000小时,是12名五星级志愿者之一。除了做无偿献血志愿者,李阿姨还是省红十字志愿者、市红十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曾被评为市功勋志愿者,2004年的首届环保达人。

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新老两代之间传承

在整个志愿者协会中,像李阿姨这样退休后经常来做献血志愿服务的约有15人,年轻人已成为主要力量。“他们很不容易,平时要上班,抽出难得的休息时间来做志愿者。”李阿姨说。10月4日,长假第五天,武林广场与李阿姨搭档的是个年轻的志愿者,他叫曾伟,今年28岁,是文一路物美超市员工,他在文一路物美超市流动献血车献血两年,目前是志愿者协会大家庭的新成员。“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志愿服务。”曾伟略显害羞地说。李阿姨言传身教,带着曾伟转过身就开始宣传,他们身上的红色马甲背后印着大字“浙江无偿献血”格外醒目。渐渐地,小伙子从怕难为情不敢开口到敢于大声吆喝,这一老一少两个志愿者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为我们的镜头留下了美丽的背影。从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甘于奉献的浙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精神,这种精神像一个耀眼的火种在新老两代之间传递。

  我们身边有这样很多的志愿者:微笑是他们的标识,行走在街头各流动献血车边,我们称他们为“行走的爱心讲师”。他们或许并不高大,但却坚持一种信念;他们不轰轰烈烈,但却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他们坚持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这些“应该”温暖着别人,牵动着别人,感动着我们。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浙江省参加无偿献血的市民已超过600万人次,年献血量近180吨,这辉煌灿烂的背后,凝结着“微笑讲师”们的汗水和努力,尽管头顶骄阳,即使汗浸衣衫,笑容依然灿烂。(信息来源:《健康报》2012年1024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