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政司

先进典型

博文披露隐匿六年献血路
发布时间: 2012-10-26 来源:

5点出发,骑电动车5公里到宝应县城车站,然后坐“快客”赶往扬州汽车西站,为赶时间再打的去扬州血站。上午10点,到血站后填表等待捐献血小板,每次机采血小板要用去一个多小时。中午12点,献血完成,找家小饭店吃碗炒饭,然后匆匆踏上返程,最快也要到下午4点才能到家。有时因为身体原因或过于劳累血检不过关,还经常空跑一趟。

花大半天时间,来回要赶200多公里路,自掏120元车费,这就是49岁农民朱学干的献血之路。昨晨,“献血大王”王文清在自己QQ空间里撰写2000字博文,赞叹朱大哥的朴素憨厚,才揭开这位农民尘封六年的爱心故事。

揭秘:“献血大王”博文写《感动》

“中国好人”王文清,中石化扬州分公司江都正谊加油站站长,20多年来累计捐款40多万元,捐助困难人员1000多名,累计献血8万多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血液总和,被称为“献血大王”。

昨天凌晨零时许,在他自己的QQ空间里撰写2000字博文《感动》,主角是来自宝应农村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朱学干。

博文中这样记述:我上午8点到扬州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看到一位来自宝应的农民兄弟在捐献血小板,他叫朱学干,今年49岁,朴素、憨厚,在宝应一单位打工月收入1000多元,早晨5点就从乡镇骑车到宝应,后转车到扬州,赶了100多公里路到扬州就是为了献一次血小板,他说自己从2006年开始献全血,后来知道医院更需要血小板,他几乎每个月都专程到扬州来捐献血小板。

最令王文清感动的是,因为朱学干人到中年,有时候血检转氨酶稍高,不具备献血条件,就是空跑一趟,他依然无怨无悔。

王文清在博文中感叹道:朱大哥用调班休息时间来扬州献血,来回这么辛苦,还要搭上自己120元车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解密:献一次血来回赶200多公里路

昨天,记者通过王文清,找到朱学干。他家住在宝应县泾河镇曹坝村,现在县城一家企业当保安。

每次来扬州献血,他要在早上5点钟起身,骑电动车5公里到县城车站,然后坐“快客”赶往扬州汽车西站,再打的赶往扬州中心血站。他一般赶在10点钟之前到达血站,每次机采血小板要用一个多小时,献出2个单位的血小板。中午12点,献血完成后已是饥肠辘辘。他找家小饭店,吃一碗面条或者蛋炒饭,然后匆匆踏上返程,最快也要到下午4点才能到家。每次花大半天时间,来回要赶200多公里路,自掏120元车费,这就是朱学干的献血之路。

朱学干参加无偿献血已经六年了,是谁动员他第一次参加献血的?朱学干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他第一次去血站,本来打算是去“卖血”。

2006年,朱学干所在单位不景气,每月只发200元钱,当时他的女儿正在读高中。9月初,学校催要学费,孩子需要营养,家里仅有2亩地,实在没有余钱。老实巴交的朱学干不好意思张口跟别人借钱。看到电视里曾有“卖血”的情节,他便悄悄进城,找到血站。

当说明来意之后,血站工作人员跟他解释,现在不允许卖血了,都是无偿献血,献爱心救人的。

朱学干一听脸红了。看到其他人在献血,他犹豫片刻,还是捋起袖子:“抽吧!既然来了,不能空跑一趟。”

首次献血300毫升,工作人员递给他一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说了一番赞赏的话,他觉得自己献血能救助别人,值得!

回家的路上,朱学干担心妻子心疼他、埋怨他,悄悄把献血证藏了起来。直到两年后,妻子得知秘密,他才和盘托出。

坚持:一年“空跑”六趟无怨无悔

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他回家后发现没什么不适,“好人做到底”,于是2007年、2008年、2009年每年坚持到县城血站献一次血。

2009年,他的父亲患上食道癌,动了大手术,先后三次输血。因为朱学干多次献血,根据规定,他的直系亲属可享受免费用血。无偿献血,既能帮助别人,又对自己和亲人有好处,打这起,更坚定了朱学干无偿献血的信心。

当他得知医院血小板非常紧缺,而且每月都能献一次,但在宝应血站没有这项业务,2009年起,他便跟当地无偿献血志愿者赶往扬州献血小板。由于人到中年,体质下降,加之平时工作劳累,有时觉未睡好,血检转氨酶稍高便不过关,他就叹一声“可惜”,默默转身回宝应了。

2009年,他空跑了3趟;2011年,他来了10趟,仅有四次血检合格,但他依然坚持。

为何对献血如此执着?朱学干说:“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想献更多的血去救更多人的命。”

在他的无声行动影响下,他的朋友王寿东,同事许玲玲、叶俊也加入了无偿献血行列。

献血偶遇朱学干,王文清留他吃饭,朱学干说,家里还有事要做,晚上还要上夜班。王文清从闲聊中得知,朱学干目前月收入1600元,还经常买营养品慰问孤寡老人。

正如王文清博文里所说,“朱学干每一句话都在深深打动我的心,这正是我今夜难以入眠的原因。”(信息来源:《健康报》20121024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