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只队伍,他们的职业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解除病痛是他们的使命。也有很多时候,他们会随时准备挽起袖子捐献热血,在用自己职业的素养救人一命的同时,也会用另一种方式——让我的血与我的技术一起“救你”。没有什么惊奇,这已是他们的习惯,无论是什么能够救人——技术、知识、鲜血,都拿来“给你”,素不相识的病患。他们是一群医护人员,他们是“青岛市卫生系统万人流动血库。”
这支队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同龄,自1998年5月宣誓成立至今已经14年了。14年来,队伍中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老的超龄了新的加入了,他们与无偿献血事业共同发展壮大,也见证了这座城市连续7次的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荣耀。在他们当中涌现出很多无偿献血的金银铜奖,每一个献血人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救人的使命激励着大家,我献血,我快乐。
赵洪国是青医附院的血液科副主任,从医已经20多年,是岛城血液界的知名专家,每天都和血液病在战斗,深知血液对救治病人的重要性,也体会过一旦缺血对挽救病人生命的影响。所以,赵主任总是身体力行地宣传无偿献血,以实际行动号召身边的人加入捐血救人的队伍。他与血液科的房芳护士长都是青岛市中心血站的“常客”,因为经常前往血站献血,工作人员对2位专家早已熟悉了。在赵主任和房芳护士长的召集下,血液科年轻的医护人员几乎都加入了无偿献血者队伍的行列。5.12,房芳护士长带领科室人员集体献血庆祝护士节,好多年轻人献血后在赵主任的感染下又报名捐献血小板。赵主任说:“我都50岁了,还在献全血、献血小板,献血救人一命的感觉比当医生救治病人的感觉还要好。”
青岛市市立医院和海慈医院是卫生系统的2大医疗集团,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这支队伍的重要力量,每当献血淡季的时刻,医护人员就体现出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他们已经连续12年在春节期间和夏季组织献血。仅仅这2家医疗机构就先后40多次、共有5000余人次献血近百万毫升,多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2007年8月14日组建的“海慈医院奥帆赛无偿献血应急志愿者服务队”还是青岛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应急志愿服务队。骨伤科主任陈德喜是这支队伍的代表,他是岛城名医、劳动模范,同时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每当献血车开进医院,陈主任都会先去献血再去做手术。骨科手术一般耗时较长,有同事担心他献血后支撑不住站立较久的大手术,建议他找个不安排手术的时间再献血。可陈主任说:“手术每天都有,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血液保障,如果没有血手术就没法进行。我献血后再去手术好多次了已经习惯了。”
2011年,青岛市有5000名医护人员献血,2012年上半年,有3000余名医护人员献血,这是名副其实的万人流动血库。在当前社会群众对无偿献血心存疑虑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主动并定期参加无偿献血,以身示范,带动了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风尚,这是新时代的正能量。流淌的热血如生命的甘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延续着他人的生命,鲜红的血液承载着浓浓的爱心,印证了医疗卫生系统广大职工对生命的关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热血托举着这个浮躁的社会向上的力量。(青岛市中心血站 林青)(信息来源:《健康报》2012年9月1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