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政司

先进典型

大爱无声
发布时间: 2012-09-21 来源:

2012年7月16日早上7点半,施玉华就来到了盐城市中心血站二楼机采献血室,他要给一位急需输血的患者无偿捐献血小板,在献完两个单位的血小板后,施玉华又到了位于盐城市区中茵海华西广场的无偿献血车。这两天,他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此进行服务。

今年54岁的施玉华穿着志愿者服饰,显得特别有精神。他向笔者展示了他的献血证,10本红色的献血证记载了他从2001年至今无偿献血的次数和血量。在这十一个年头里,施玉华献血总量已达86900毫升,其中无偿献机采血小板52次,献血量位于我市第二位。他荣获了2005-2006年度盐城市无偿献血奉献奖、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不过施玉华并不满足,他自豪地说:“我要在国家规定的无偿献血法定年龄内献血向100000毫升进军!”

施玉华第一次献血是2001年12月17日,在这之前他对无偿献血毫无了解。在朋友的带动下,他鼓起勇气尝试了无偿献血。当发现献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后,他又献了第二次、第三次……无偿献血爱心情怀也由此绽放。无偿献血成为施玉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里面。之前他是每隔半年献400毫升全血一次,自从开展成分献血后,每个月献2个单位的血小板。平时只要血站的一个电话,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都会立刻赶过去,义不容辞地为需要的人献血。他说:“血液是生命之源,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我自己的鲜血救助他人,让生命重放光彩,这种奉献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施玉华不论多忙,都会把无偿献血放在首要位置。上个月,施玉华的妻子生病住院,正是需要家人照顾和陪伴的时候,当他接到了盐城市中心血站打来的电话,依然二话不说立刻赶去献血。

施玉华还是盐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盐城市献血者协会机采血小板分会副会长。按照协会安排,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员需分组轮流到献血车上为献血者服务,只要轮到施玉华,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如果是在工作日,他就和单位的同事调班,挤出时间履行志愿者服务的义务。

献血初期,施玉华的家人和朋友都很反对他参加无偿献血,都说他“傻”,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无偿献血对身体没有任何坏处。这么多年来他没有任何不适,他觉得不仅身体变得健康,重要的是精神也得到了一种升华,性格变得开朗,心胸更加开阔了。渐渐地家人都理解和支持他进行无偿献血。

盐城市中心血站对无偿献血志愿者定期进行培训,让志愿者们能够更好的开展宣传工作。施玉华经过培训后,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向身边的朋友宣传,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打动他们。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同事、朋友有40多人参加了无偿献血。施玉华的领导得知他长年坚持无偿献血,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

无偿献血是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互救互助的方式,你今天献血救助他人,以后一旦自己或亲属得病之时,又会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和人道友爱的精神。施玉华无不感慨地说:“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是要干一点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无偿献血利己、利人、利国、利民,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心,我们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和谐。”(盐城市中心血站 侍方圆)(信息来源:《健康报》2012918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