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晨照看自己的“座驾”
杭州55路公交车司机曾晨,12年来坚持无偿献血,总量达到10700毫升。这12年间,曾晨每年最少献血2次,最多的一年捐献成分血血小板达到5次,成了省血液中心的常客,拥有近20本献血证。目前,曾晨还获得了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
记者在武林小广场55路公交车终点站,见到了刚刚下班的公交车司机曾晨。“网上说,O型血的男人豁达开朗,真诚善良,还蛮准的。”曾晨戴一副框架眼镜,说话慢条斯理,笑的时候还有点腼腆。
1997年12月,20多岁的曾晨还在老杭大(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读书。“有一次,我路过学校的献血点,看了宣传单才知道我国的血库这么紧张,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曾晨告诉记者,2001年由于工作原因他离开了杭州,他的这份爱心也因此中断了五年。到了2006年他再次推开了省血液中心的大门,也弥补了他心中的这份遗憾。
后来,他又了解到临床上非常需要血小板,而在规模不大的无偿献血的人群中,献成分血的是少之又少,于是,曾晨又尝试着捐献血小板。这12年间,他每年最少献血2次,最多的一年达到5次,成了省血液中心的常客。只要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错,他就主动去血站献血,每次O型血库存告急,临时打电话通知曾晨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前往。
“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去!”在曾晨看来,献血救助别人,没啥不好。如今,曾晨的抽屉里塞满了近20本大红的无偿献血证。有时献全血,有时捐献血小板,曾晨的献血总量,已达10700毫升。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除了每次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最让曾晨感到自豪的事就是家里那近20本无偿献血证了。
为了献血改变生活习惯
今年36岁的曾晨除了勤勤恳恳地开好每一趟车外,还热衷献血。为了献血,情愿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献血前不能吃药,在饮食上,也要尽可能少吃油腻的东西更不能喝酒。曾晨的妻子说,自从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后,他的食谱变了,多是素菜、清淡的饮食,平时也尽量少吃或不吃肉,献血前绝对不喝酒、不吸烟。曾晨说,肉食吃多了,捐出的就可能是脂肪血,可能就没用了。
曾晨有一辆红色的马自达,平时很少开,也就是带家人孩子出去玩时用。每次去血站献血,曾晨都是选择骑着自行车去的,原因是比步行节约时间又锻炼了身体。空的时候,曾晨也经常去打球、爬山。“健康状况好了,献出的血液质量才好,对别人才有帮助。”曾晨说。
作为公交车司机,曾晨坦言工作是辛苦的。有时早班需要5点到岗,家里3点多就要起床了。这样的身体状况去献血肯定不合格,因此每次出车回来,他都会好好地休息,恢复精力后,再去献血。
“一次捐献血小板需要最少1个小时,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一次献血需要大半天。”他说,很多时候这就要占据休息日陪家人的时间去献血,对此,家人很赞成也很理解。特别是曾晨7岁的儿子好好,在他眼里爸爸就是一个能救人的大英雄。
温文尔雅的大学生司机
曾晨毕业于老杭大的化学系,是车队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司机。在四车队党支部书记周钱生的眼里,曾晨不仅是个好司机,更是一个好党员。
“他做人一直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包括献血的事情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周队长说,工作中的他一直是非常踏实和认真的。他的车上总会放一把拖把,发车前一定会把车子检查完毕、打扫干净了再出发。
在同事眼中,曾晨也许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在车队里也是出了名的“淡定”。公交车司机,每天开车总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甚至遇到几个不讲理的乘客也是常有的事。可是,每遇到这种情况,曾晨总能沉着应对,从不与乘客起冲突。因此,从事司机工作五年来,他一直保持无投诉无事故的纪录。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和认真的态度,曾晨收到过不少乘客的感谢信。“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曾晨笑道。(信息来源:《健康报》2012年8月14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