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政司

先进典型

“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
发布时间: 2012-08-10 来源:
  汪炎平,一个普通的农民,孝感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汉川分队队长,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第一次献血是他看到电视上有很多人献血的场景,便有了体验献血的想法,2005年正月初七,一次偶然机会,他走上了停在街头捐血车上体验献血,同时也想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身体是否健康,第一次献血400ml,献后他感觉很好很自然,也没有特别的不适。后来他又听说临床患者需要大量的血小板,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捐献队伍。他到血站后,血站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了他家的感觉,护士们也都亲切地称他“老汪”,从此,他就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是一个爱心大家庭,“老汪”在献血的过程中认识了这只队伍中的许多爱心人,从他们的身上知道了自己一个人献血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用自己献血的亲身感受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去参与献血,2008年3月“老汪”如愿地加入了这只爱心队伍,老汪住在距孝感70公里外的汉川市,从加入志愿服务队后每次在自己献血的同时,带上自己的亲戚和村里的朋友去献血。
  2011年10月1日,祖国62华诞恰逢老汪的女儿18岁生日,父女俩选择了献血来庆祝这么奇妙的“偶遇”,为了鼓励女儿,汪炎平首先参加献血,当天是他第44次参加献血。他的女儿汪玉芬说:“对于献血,我不陌生,因为父亲经常献血,不过,我还是第一次,有点害怕的感觉。今天有爸爸在身边陪我,我想我会勇敢地献出第一次血。”体检合格后,汪玉芬在父亲的身边也顺利地献了血,看着女儿幸福的笑容,汪炎平感叹“女儿长大了”,当天随父女俩一同献血的还有汪炎平的弟弟、堂哥和同村的4个朋友,就这样,许多朴实的农民跟着汪炎平走上了献血救人的慈善之路。
  在他的宣传和感召下,献血救人的义举逐渐被乡亲们认可,从亲人到邻居,再到乡里乡亲,“老汪”志愿组织献血的事情在村里面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无偿献血,逐渐有了更多的人向他询问献血的有关事宜。近年来,许多村干部也受汪炎平带动自愿参与献血,一起证明献血对身体无害,消除村民的顾虑,慢慢地接受的乡亲越来越多,很多农民兄弟通过献血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每一位无偿献血者在献血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对乡亲们来说,这是一个免费的体检机会,除了朴实的助人为乐外,大家也为自己和家人在“血液银行”投了份保障,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村子里,印有“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己”、“捐献更多血液,挽救更多生命”等口号的宣传字副像春联一样随处可见。通过汪炎平带队的汉川志愿者们广泛宣传动员,该村80%的健康适龄村民均参与过无偿献血,其中过半的献血者成为了孝感市的固定成分献血者,在汪炎平的带动下该村涌现了一批农民献血典型,无偿献血区域逐步拓展扩大,鸡公洲村(汪炎平所属的乡村、又名红旗村)先后有200多人参加献血,随着志愿者队伍的逐渐壮大,现在服务范围也延伸到了村子所在的整个分水镇,献血利国利民利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汪炎平的事迹为推动我市无偿献血向农村延伸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后来村里被孝感市公民献血委员会、孝感市红十字会授予为“2010-2011年度全市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
  现在每逢献血的“淡季”,由于交通不够便利,他主动联系血站工作人员将采血车开到所在分水镇组织集体献血,由于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差一些,乡亲们看病都到大城市,对血液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满足乡亲们献血献爱心的心愿,现在捐血车每月去三次分水镇,为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农民兄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绿色通道,每当预约日期到来之前,汪炎平都会在预定地点范围发动献血宣传,用他自己的话说镇里差不多只要符合献血条件的人都来献过血,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带动更多有爱心的人来加入到献血的大集体,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信息来源:《健康报》2012年8月8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