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有大爱
——涟源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侧记
无偿献血工作开展难,哪里最难?农村。可是,在湖南娄底的涟源市,农村无偿献血却蔚然成风。在一些不良社会事件给各地无偿献血工作带来很大阻滞的情况下,涟源今年1~8月份8个乡镇的农村献血人数达1100多人,而2011年全年涟源20个乡镇的农村献血人数仅为700多人。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涟源的无偿献血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因为没有发动的需要,一些往常预备的固定献血队伍也一直“按兵不动”。
不可思议的数据反差!不合常理的“繁盛”!涟源到底有哪些“锦囊妙计”让一直以来对献血心存质疑的村民走上采血车,捋起衣袖,奉献热血?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涟源。
缘起:宣传有方的村支书
青山连绵,崭新的楼房和各式老屋在蜿蜒的乡村山路旁错落有致,田野里悠闲吃草的牛羊和茂密树林中传来的动听鸟鸣,“世外桃源”般的意境,这就是涟源市石马山镇朱泉村——涟源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发源地”。2011年12月14日,娄底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第一次开进这座小山村,26位村名踊跃献血8400毫升。今年6月25日,当采血车再次来到这里,加上邻村的湖泉村,又有88人无偿献血近3万毫升。也许两次献血加起来的总数也比不上一个大型企业一次献血的人数,但对于强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的农村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那么究竟是一种什么动力让这些村民有如此高的觉悟呢?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提到了一个名字——村支书易建红。
易建红是朱泉村村支书,涟源市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谈起易建红与无偿献血结缘,还得从2011年3月16日说起,当时他在涟源市参加人大会议,早就有献血想法的他在看到了停在市政府旁的采血车后,毫不犹豫地上车捐献了400毫升血液。对血液生理知识的了解和献血后的感觉良好,让易建红在时隔半年后的10月17日,再次到娄底献血400毫升。两次献血都未给身体带来任何不适,易建红这时对献血信心满满。同时,作为乡村医生的他也深知血液对救人生命的重要,他觉得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一个发动全村人献血的想法随之产生。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想法的易建红决定先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取得村干部的支持,他在村支委会议上组织村里人献血的提议,立马得到了另外3位村干部的拥护。于是村支委又召开组长会议将献血的想法进行传递。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另外两个符合献血条件的村干部也积极加入到了献血者的行列。“万事俱备后”,4个村干部还分组挨家挨户到有青壮劳动力的村民家中宣传无偿献血。同时,这些村干部的家人也成为忠实的献血者,如易建红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先后加入了献血者行列。
当然,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动有时远比想象的更难,易建红说,动员发动时,也遇到过一些“顽固分子”,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向村民宣传“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政策,如向村民列举“无偿献血,优先用血”的例子等等。“朱泉村村民积极参与献血的现象让我们认识到农民不参与献血不是因为觉悟不高,而是我们的宣传工作未做到位。要让老百姓切实地认识到要先献血才能用血,要让老百姓深切地感受到献血带来的好处和优惠。”涟源市卫生局副局长胡炳香告诉记者,采血车第一次开到朱泉村就有50多人报名参与献血,虽然最后只有26位村民成功献血,但村民参与的热情让组织者对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充满信心。
在宣传发动他人献血的同时,易建红也没有停下献血的脚步,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易建红已献全血3次,机采血小板2次,他说会将无偿献血和无偿献血宣传作为自己的一份义务工作,坚持下去。
缘成:发动有效的工作机制
其实,早在朱泉村献血之前,为打开全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突破口,娄底市中心血站就从以往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选择了涟源市作为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试验地”,并派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且有丰富献血宣传招募经验的娄底市中心血站原副书记、退二线干部贺连生到涟源驻点,协助当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朱泉村委会组织无偿献血的“效应”则让一直在苦苦寻找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突破口”的娄底市中心血站站长王良华豁然开朗:利用村镇干部和乡村医生的“特殊身份”宣传带动无偿献血工作也许是开辟农村广阔无偿献血天地的好途径。
想到即做到,为了快速地发展一批忠实的村干部和乡村医生献血者和义务宣传者,王良华决定走一条捷径:先取得涟源市政府和卫生局的支持。这个想法得到了涟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育清和卫生局局长胡访贫的高度肯定和重视,梁育清在2012年3月全市的无偿献血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扭转各级镇村干部、农村基层人群无偿献血人数少,‘城里人献血,农民用血’的现象,要大力开展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挖掘农村的血液资源。”胡访贫在会议上则明确要求,“市献血办要将乡村医生组织参加无偿献血工作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考核范畴,鼓励乡村医生宣传发动村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同时,涟源市卫生局也下文将乡村医生组织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纳入到乡村医生绩效考核范畴。从此,无偿献血工作成为涟源市政府尤其是卫生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卫生局在召开的医院工作会议上将无偿献血工作纳入会议的重要议程;各乡镇医药卫生管理委员会召开乡村医生会议落实无偿献血工作。
已年近60的贺连生则不管严寒酷暑每次都会亲临献血工作会议和采血现场,用自己多次献血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宣传无偿献血。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家在娄底市的贺连生就有70多天时间是奔走在涟源的各村镇道路上。
王良华告诉记者,“涟源现象”也引起了娄底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美华,副市长鄢福初多次强调要求开拓创新,大力开辟农村无偿献血这块“新地”。娄底市政府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配置工作人员,不断完善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机制等。娄底市卫生局则下文对具体工作作了规范性要求。
各级政府和血站的重视、乡村医生科学的血液知识宣传,医生、村镇干部的积极带头,“无偿献血,无损健康”“无偿献血,健康储蓄”的观念很快在村民中形成。如今,受医生和乡镇干部的启发和带动,乡村教师也成为涟源农村无偿献血的“生力军”。
约定:一方热血保一方人民
“我们不要城市来支援我们,我们要自己用自己的血。”谈起无偿献血工作,胡访贫既满是自强,也充满自信。他告诉记者,涟源农业人口占70%以上,只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只要依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涟源的血液保障工作将不成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胡访贫表示,一直以来,涟源就非常注重临床用血的自我保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献血办公室,由市财政拨付办公经费;注重无偿献血宣传,如在涟源电视台每周的卫生与健康栏目定期播放无偿献血的科学知识和重要意义;领导也经常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涟源市副市长梁育清是个忠实的献血者,每年都会无偿献血,并经常亲自到各乡镇调研无偿献血工作;市委、市政府有20多位干部都是无偿献血者。涟源市献血办主任周宋告诉记者,在涟源,科级以上干部带头献血的就达200多人。
“作为多年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从没有“缺血”过。我们在保证自给自足的前提下,每年还向长沙供血,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市的农业人口占到了70%以上,如果不探索一条无偿献血的新路径,血液保障在将来难免不成问题。我们将在总结涟源经验的基础上,全力在5个县市区全面推广‘涟源模式’”。娄底市卫生局局长杨劝姣说。
从献血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到用血的返还政策,再到救人亦是自救的现实宣传,每一个内容都体现了献血与自身利益的息息相关;从市委、市政府到卫生局,再到一个小小的村委会,每一级部门都在尽到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责任;从副市长梁育清到卫生局长胡访贫,再到村支书易建红,每位干部都在为保障百姓的医疗用血而努力。正如王良华所说:“涟源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就是走的‘直销模式’。”
“我们一直倡导一方热血保一方人民,我省是农业大省,70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绝大多数,无偿献血工作要‘长治久安’,农村血源地的开发很重要。涟源市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组织发动作用,开创了农村无偿献血的新模式。”曾重点到涟源调研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湖南省血液管理办主任田宗之表示,将全力支持涟源建立农村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并适时在涟源市召开全省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现场会,借此引导和推进全省农村无偿献血工作。
我想,只要戮力同心,涟源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开展方式是完全可复制和效仿的模式,而下一个“涟源”也将是指日可待。(信息来源:《健康报》2012年9月25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