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是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推崇的献血形式。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制度保障方便献血
在美国,为保证能够获得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血液来源,政府开办了众多采供血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为三大块。一块是美国红十字会下属的各分支机构,一块是美国血液中心在各州和社区设立的分支,还有就是各家医院的血液科。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均为非营利性质,而且互相间存在竞争,从而促进了良性循环。此外,各机构均接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和有关机构的监管,并不定期接受检查,违规者将受到严厉处理。
作为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手段,美国各家血站一直把电话招募和上门招募作为吸引人们献血的主要方式,工作人员接听打算献血者的电话,并通过打电话对潜在的献血者进行动员。工作人员还定期走访机关、学校和团体等人员集中的单位,实地招募献血人员。此外,各血站还与时俱进,积极在互联网上开展宣传和招募活动,为献血者安排时间,介绍有关献血的常识和注意事项等。
由于高龄少子化导致的献血者数量不足,日本各县的血液中心也存在供血不足的状况。为此,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06年设立了由厚生大臣本人担任本部长的 “献血推进本部”,除与相关部门联合确保血液的稳定供应和血液制剂的安全外,厚生大臣还亲自走上街头,向民众宣传献血的意义。为方便民众就近献血,日本红十字会的网站上还就全国各地固定献血站以及流动献血车的位置开展了网上搜索服务,想要献血的民众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最便捷的献血方式。
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是负责加拿大血液管理的非营利机构,在全国设立了43个固定采血站,还有两万多个流动采血车,深入大学、中学、公司、社区等。该中心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媒体联络官员安杰拉·普恩说,为了方便民众献血,他们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呼叫中心,鼓励人们一旦能够献血就马上打电话预约献血时间。另外,该中心有一个招募献血者的团队,经常到公司、学校等机构鼓励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献血。
宣传活动各出奇招
尽管有比较完备的制度保障,但采血量不稳定的状况仍难以避免。为此,一些国家还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来推广无偿献血。
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会不定期地在全国各地开展多种推广献血的计划,“挽救生命的伙伴”计划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该计划鼓励人们与自己的同事、同学、好友等组成献血团队,制定年度献血目标,推出献血次数最多的团队成员。“挽救生命的年轻血液”计划则侧重鼓励17岁以上的中学生参加献血,并给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安杰拉介绍说,他们非常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大量媒体广告不断提醒人们每天都有人需要血液制品,努力增强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
在日本,厚生省与日本红十字会等机构联合开展了冬季献血宣传月活动,以1月10日成人日为契机,发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志愿者群体,宣传献血的重要性,增强民众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日本还将每年的 7月定为“爱心血液互助行动月”。
日本民间层面在鼓励民众积极献血的行动中也频出奇招。10月30日,东京有乐町献血站前,一群装扮成吸血鬼模样的年轻人,手举热门影片《暮光之城》的海报,一边为影片造势,一边呼吁民众献血。11月2 日,京都一家美容美发学校的学生在固定献血站免费为前来献血的女性提供化妆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程序安全一丝不苟
由于大多数国家的献血完全是无偿的,高度安全的献血程序和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种可靠的安全保障,才能使民众充分信任,从而让更多的人愿意加入献血的行列。
美国对于献血者的身体和健康情况有严格要求。符合条件的人员需要在美国生活三年(防止在外国感染当地的疫病),年满17周岁,体重在50公斤以上。工作人员在抽血前会对献血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仔细询问其药物史、传染病史、其它病史、吸毒和性行为等,相关问题有数十个之多。采血地点也布置得十分温馨和人性化,以便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
加拿大的义务献血者平均每年为加拿大贡献100多万份血样。去年,全国有42万多人参加了献血活动。在采血时,工作人员首先要献血者确认当天身体状况适合献血,然后会化验献血者的血红素含量是否适合安全献血。献血者还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涉及个人的健康史、性活动史和旅行史等,以便工作人员确定该献血者的血样是否安全。捐献的血样还要经过一系列化验,确保输血者得到干净安全的血液制品。一份包含献血者相关信息的档案会跟随其血样从采集直至最终使用的全过程。(文章来源:新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