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向世界各国提出要求:医疗用血要采取无偿献血和免费用血。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决议,敦促成员国加速自愿献血的发展。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泊尔、缅甸等,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无偿献血的意义和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日本、法国、德国等号召人们参加献血的宣传画、标语口号等到处可见,有关献血的小册子可以在血站或红十字会自由索取,在市内繁华区设有献血宣传牌,献血的好人好事经常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进行报道,无偿献血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献血知识教育。日本允许家长带孩子到血站,父母献血时孩子在一旁观看。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中小学设有献血知识课,学校定期带学生到血液中心采血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就明白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
献血与邮票
方寸之地的邮票也是宣传献血工作的重要窗口,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发行过近100种与献血有关的纪念邮票。
第一枚邮票是1942年由匈牙利红十字会与邮电部门共同设计发行的。1974年是国际红十字献血年,同年举办了以“献血挽救生命”为主题的邮票设计,推动了许多国家通过邮票——这个旅程不受限制的万能使者,敦促世界各国的人们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丹麦、德国都发行了纪念邮票,邮票上的一瓶血和救护车上的闪光信号灯,都表现了“献血挽救生命 ”这句口号作为邮票画面的重要部分。
埃及献血组织的标志呈圆形,主图是张开双臂迎接一滴血的人形;科威特献血组织的标志也呈圆形,图案是红新月中的一滴血和持麦穗的双手;比利时献血邮票则通过生命之树,钻石形的血滴,鲜血与生命之苗等图形,表现了献血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献血邮票的发行,引起集邮者的兴趣,给世界各国邮票收藏家们增添了集邮的内容。在集邮界,把献血、输血内容的邮票称为“血液事业”。
就目前所知,非洲有阿尔及利来、贝宁、布隆迪、乍得、埃及、马里、雷尼昂岛、卢旺达、多哥、突尼斯、上沃尔特 。美洲有巴西、圭亚那、墨西哥、尼加拉瓜、圣文生加勒比群岛、美国、圣比埃尔和米克朗。亚洲有印度尼西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日本、泰国、韩国、黎巴嫩、蒙古。欧洲有阿尔巴尼亚、比利时、保加利亚、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卢森堡、摩洛哥、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瑞士、土耳其、南斯拉夫、前苏联。所有这些国家都先后发行过与献血有关的纪念邮票。
在美国
美国早已全部实行无偿献血。每年大约有6%的人献血,其中95%以上为成分输血 。美国每个大城市有一个血液中心,向周围地区所有医院提供血液服务,在乡村也设有采血点以及采血车。
在香港
香港是1952年开始推行无偿献血的 ,当时由于旧的传 统观念,只有两位华人献血。几十年过去了,620万人的香港,由最初的每年只有1000多人献血到现在的每年有18万人献血,无偿献血已成为许多港人的自觉行动,其华人的比例由过去的3%猛增至97%,基本满足了香港的免费用血。
在日本
日本从卖血过渡到无偿献血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他们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呼吁并规定民众献血: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或在成人纪念日时,集体献血一次;参加工作或司机办理开车执照时,每人献血一次;“五一”劳动节,工会团体公务员和工人集体献血一次;妻子生孩子时,丈夫献血一次。
规定每年7月为献血活动月。此月,是献血宣传教育和无偿献血的一个高潮,以引起各界对献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摘自输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