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的大医——陈启明
发布时间:2014-07-29
来源:

   

    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启明,是胡佩兰主任生前所在的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胡主任离开我们已经5个多月了,我总觉得她还在,每天正和我一样坐在自己的诊室里,认真看着每一个病人。
   在我眼里,她是老师,是前辈,更是一位妙手回春的大医。
   28年前,胡佩兰主任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当妇产科主任。听说胡主任退休了,我不由得想,胡主任这样的大专家要是能来我们这,我们的发展就有了希望。我赶紧登门,恳请她到我们这里坐诊。
   胡主任问我:“你请我去,目的是啥?”我说:“请您去给人看病、指导我们的工作。”胡主任说:“要是叫我去看病,我就去;要是叫我去挣钱,那我就不去了!”我毫不犹豫地说:“保证只让你看病,不让你操心别的事儿。”
    也许是我的诚心打动了她,胡主任同意了我的邀请。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解放军3519工厂职工医院转型过来,上世纪90年代胡主任来我们医院工作时,医院仅有23名医务人员,只为企业内部职工服务,妇产科只能看一般的常见病。
    胡主任到医院后,妇产科的技术水平一下子上了几个台阶,各种妇产科疑难杂症都能治了,就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子宫全切手术,都开展起来了。
“大庙靠庙,小庙靠神”,请来了胡主任,使我们这个小庙焕发了新的生机。我们全院职工从内心感激敬爱的胡主任!
    2007年,3519工厂破产,医院拆迁,我当时压力很大。在医院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把困难告诉了胡主任。我说:“胡主任,医院现在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了,我真不想干了。”胡主任鼓励我说:“别放弃,只要病人来,咱就要坚持下去;只要能给病人看病,我就永远跟着你。”
    有了胡主任的这句话,我信心百倍。就这样,我们靠租来的房子组建了我们现在的中心。转型后,在胡佩兰主任的感召下,我们的队伍不但没有散,反而增加了一倍,业务科室比以前增加了5个,公共卫生服务年年受到上级表彰。   

    直到现在,我常感叹:能与胡主任共事20多年,真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
    胡主任让我们中心生机勃勃,更让无数病人重回生命的春天。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1990年的一天,听说胡主任收了一位宫外孕病人,就跟她一起到病房查房。因为宫外孕是妇科很危险的疾病,一旦大出血,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刚到病房几分钟,我就发现病人红润的脸庞开始变白了。我赶紧问胡主任:“是不是大出血了?”胡主任说是。
我的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儿,对胡主任说:“主任,转诊吧!”胡主任却很严肃地对我说:“转诊会死人,到不了医院就死了。准备手术!一切责任,我承担!”
    我被她敢于为病人承担风险的精神震住了,立即通知麻醉师,让病人进手术室;同时抽血化验、配血。当我把病人的腹膜切开时,鲜血哗地涌出来,我急得满头大汗。
   就在那一眨眼的功夫,胡主任从容地把手伸进病人腹腔里,果断地对我说:“捏住了,抽血吧!”
    原来,她在血呼啦的腹腔里,一下子就捏住了输卵管上的出血点,止住了出血。
    抽出1500毫升血后,恢复了手术视野,破裂的输卵管缝上了,血压升上了,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保住了,我的心也落地了。
事后,我充满惊奇地问胡主任:“您真神奇啊,看都不看,上去就把出血点捏住了。”
    胡主任说:“住院时我给她检查过了,知道宫外孕在哪一侧。”
这时,我突然想起妙手回春这个词。原来,这个词的背后,不光有对病情的精确掌握,有娴熟的手法,有当机立断、临危不乱的镇静,更要有一个敢于为病人承担风险的决心!
    正是因为胡主任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病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她从每周坐诊5天改成了6天,平均一天看30来个病人,最多一天看了70多个。
    胡主任走了,她把我们中心引向了光明的前景;胡主任走了,却在病人心里留下了永远的温暖;胡主任走了,她的事业却有了传承人,她的学生、她的儿子——著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以及更多的医生志愿者汇聚在“胡佩兰爱心诊室”,传承着老主任的医者仁心,探索社区心脏康复之路。
    曾经有记者问我,为什么胡主任这一辈子心里只有病人,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干到98岁,我当时没有答案。直到陪胡主任接受“感动中原”人物颁奖,听到她跟敬一丹的对话时,我才恍然大悟。敬一丹问她,年轻的大夫第一课应该上什么课,胡主任说:“医德,道德的德。”
   大医有魂,生生不息。胡主任在我们这里一干28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今年64岁了,还没有退休,也准备像胡主任一样,干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