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医生”成为传递希望的符号
沈小芳,女,汉族,1978年8月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从医二十余载,她始终秉持“患儿健康高于一切”的初心,在儿童手足畸形诊疗领域精耕细作,创新理念,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她牵头举办国际研讨会,搭建跨国医疗合作桥梁,更远赴越南、古巴等地义诊,用精湛医术重塑患儿人生。她于2018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20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攻克技术难关
面对儿童手足畸形这一复杂领域,沈小芳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她提出的“功能重建与美学修复并重”治疗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针对多指(趾)、并指(趾)等先天性畸形,她创新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实现术后功能与外观的双重优化。在束带综合征治疗方面,她突破传统手术方式,通过血管神经游离移植与软组织重塑技术,使患儿术后手指外观比例和功能评分均得到大幅提升。
推动国际交流
作为美国手外科学会国际会员,沈小芳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学术姿态。她牵头在医院组织首届儿童四肢畸形国际研讨会,汇聚了西班牙、埃及、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专家,通过手术直播、病例研讨等形式,系统展示中国在儿童四肢畸形领域的最新进展。这场学术盛宴不仅促成国际专家常态化合作,更让苏大附儿院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新地标。同时,她与西班牙、美国专家合作开展的“多关节挛缩阶梯化治疗方案”,通过跨国技术交流,使复杂病例术后关节活动度改善率大幅提升,推动了国际显微修复技术的发展。
彰显中国担当
在越南河内儿童医院,沈小芳面对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创新采用“分阶段矫形+心理干预”方案,为错过最佳治疗期的患儿带去新生。在古巴,她带领团队在应急灯下连续工作20小时,完成17台高难度手术,让“中国医生”成为当地民众口中的温暖符号。这些跨越国界的救治故事,被古巴国家电视台专题报道,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医生的担当与奉献。
随着国际声誉提升,苏大附儿院骨科吸引了海外患儿慕名前来就医。新加坡华裔患儿家属初诊时充满疑虑,但术后看到孩子双足裂足被完美修复的照片,澳籍父亲由衷感叹:“中国医生用实力改变了我的认知。”这样的信任源自沈小芳团队建立的“线上问诊—方案定制—术后随访”全流程服务体系,已为13国200余例复杂病例提供了精准诊疗。同时,她主导设计的“显微外科基础技能培训课程”,帮助越南、蒙古等国医生掌握超级显微技术,真正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从太湖之滨到加勒比海,从手术台到学术讲台,沈小芳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医者初心。她常说:“每个患儿重绽的笑颜,都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医疗的人文情怀,将中国医生的仁心仁术编织进“一带一路”的民生纽带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崇高理念。(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0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