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批展示人选 陈静娟

姓名:陈静娟

省份:上海市

事迹简介

手术室的“大家长”


陈静娟,女,汉族,1971年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麻醉手术供应科科护士长兼手术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作为3个手术室、150余人护理团队的“大家长”,她带领团队年服务患者4万余人,荣获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护理功臣”称号。她有中华护理学会第28届理事会日间手术室专委会专家库成员、上海市护理学会第12届手术室护理专委会委员等多项兼职,2023年获上海市护理学会管理创新优秀奖,2025年获全国医院优秀手术部管理奖(护士长)。

深耕专业 精准护理

从业34年来,陈静娟深耕外科护理专业,持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深化优质服务。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多学科护理查房,推动加速康复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实践。她曾为一位高龄癌症患者制定个性化快速康复方案,患者术后5天即顺利出院,较传统护理缩短住院时间近一半;她引入超声引导下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术,为化疗患者精准定位血管,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

陈静娟主导的“促进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系列护理方法改进及应用”项目,获评上海市“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优秀示范项目;参与编写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临床护士实践能力训练——肿瘤科PBL教案》《临床护士实践能力训练——老年科PBL教案》,为护理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她致力于用专业创新解决临床实际难题,领衔的优秀护理项目《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预控与护理干预策略》获上海市护理学会管理创新优秀奖,研发的《一种新型可调节甲状腺垫》荣获第十期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入围奖。

转型突破 筑牢防线

从外科护理到手术护理管理岗位的转型中,陈静娟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融合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胜任力和人文共情力,致力于打造有专业、有温度的手术室。面对每日300余名人员、300余台设备的协调配合,以及150台择期手术、20台急诊手术的保障任务,她将协调与感控作为管理核心,构建起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

为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协调效率,她积极推进医院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模式创新;为筑牢感控防线,她要求团队每日记录医护不规范行为,曾连续三天跟踪指导一位医生规范戴无菌手套,直至形成肌肉记忆达标;每季度参与疑难杂症讨论。“我不怕得罪人,患者的生命安全比任何一切都重要。”这是陈静娟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这份坚守,让团队在一次次重大社会事故救援中圆满履职:2023年2月重大交通事故中,她10分钟内调度5间应急手术间,保障3名危重伤员同步救治;2021年,为西藏日喀则10名先心患儿手术保驾护航,并为低体重患儿定制保温毯。

传承奉献 培育新人

陈静娟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立完善的手术室专科护士、麻醉护士、技术员等培养体系。她通过“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模式,帮助年轻护士从零基础成长为急诊手术护理骨干,仅用2-3年就独立承担重大手术配合任务,她以“基础理论+专业内涵+专科方向”为核心,以岗位胜任力实践为基础,聚焦手术室专业发展培育专科护士,至今已培养护理骨干100余人。同时,她通过对外授课、经验交流,将先进理念辐射至基层医院,建立护理专科联盟,助力行业协同发展。

重视关怀 传递温暖

陈静娟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用专业与温暖为患者撑起一片天。她每月组织患友俱乐部活动,至今已举办40期。一位患者曾因术后抑郁拒绝治疗,在参加3期活动后主动加入“抗癌互助小组”。她每月开展手术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研,针对反馈优化术前访视流程,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以上。她还非常注重术前告知与术后健康宣教,制作手术室注意事项视频、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材料,让关怀贯穿诊疗全程。

对团队成员,她同样倾注心血:建立科室关爱助力微信群,提供24小时人文关怀服务;开展科室“金点子”活动,让持续改进的文化深入人心,被同事称为“刻在骨子里的热心肠”。她推动的手术室生活区改造与优化服务,荣获 2021 年度上海市医务工会职工健康休息室,为医护人员营造温馨港湾。

“我将一直无惧艰险、担负重任,冲锋在前、奋楫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好护士的责任与担当。”这既是陈静娟的誓言,更是她34年护理生涯的生动注脚。(来源:上海市卫生健康委)

<>
手机适配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