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术为骨 以仁心为魂
孔祥溢,男,汉族,1989年6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作为临床一线医生,他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把治病救人视为职业信仰,把尊重患者作为行医准则。他用专业与温度守护女性健康,为患者提供精准温暖服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致力健康科普,惠及广大百姓。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24年荣获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5年被评为“北京榜样·青年榜样”。
患者至上
一位确诊乳腺癌的50岁舞蹈演员因乳头邻近肿瘤而面临“无法保乳、需全切”的现实,在门诊就诊时泣不成声地说:“乳房是我舞台的一部分。”作为接诊医生的孔祥溢深知,这位患者不仅要面临身体的巨大挑战,更要经历心理重创。他暗下决心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患者完成心愿,于是,他安慰患者道:“我们团队会尽一切可能在做手术时同时做乳房再造,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恢复乳房原有形态。”孔祥溢多次耐心地同患者家属沟通:“保住患者的生命极其重要,但同时她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患者有对美的追求,我们更应支持她、给她提供机会,我们医生团队会全力以赴。” 最终,家属被打动,选择信任医生团队。
全力以赴
乳房再造虽已成熟,但手术也面临重大风险。术中需进行背阔肌皮瓣转移联合假体植入,涉及血管保护、解剖剥离、形体构建等多重挑战,对手术技术和高效协作要求极高。经过近4小时的紧张而艰难的手术,团队最终不仅完整切除了肿瘤,还重新构建了自然对称的乳房形态。术后,患者握着孔祥溢的手含泪致谢:“谢谢您,不仅因为保住了乳房,更因为有您真正理解我懂我。”在孔祥溢看来,外科手术既要治病,更要全方位照顾患者本人。他非常注重手术的标准化,更把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他技术不断精进的动力。5年来,他参与接诊患者超2万人次,主刀及参与完成手术逾1500例。
创新转化
每天在手术台上与病魔对抗,但仍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患者祈求的眼神,孔祥溢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患者福祉作为临床科研的动力源。他和团队研发“保乳术腔重建用硅胶假体珠+抽绳网兜套装系统”,像积木一样拼装填补切除后的组织空腔,让术后胸形更自然,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风险。为减少靶区偏移,提升乳腺癌综合治疗效果,他们将术后放疗加量模式前移至术前,该技术已在多中心开展试点并获得良好反馈。凭借这些原创性、实用性的探索实践,孔祥溢荣获全国首届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金奖、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银奖,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0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