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批展示人选 吴亚斌

姓名:吴亚斌

省份:湖北省

事迹简介

镜术仁心守护儿童健康

吴亚斌,汉族,19719月出生,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儿童呼吸内科主任2024年度“荆楚楷模·最美卫生健康守护者”。他以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成为患儿家长心中的“定海神针”。这位身怀哄娃“绝活”的医生,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技术咖”,他用一条小小的支气管镜不断突破儿科呼吸介入治疗的边界,为无数疑难重症患儿带来生的希望。

镜破危局无创新生

2024年初,一位仅1月龄的婴儿因呼吸困难需持续氧疗,被紧急送至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经检查,患儿患有罕见的“喉蹼”——一圈蹼状膜覆盖在喉管,使本就不足5毫米的新生儿呼吸道更加狭窄。传统治疗方案需要气管切开插管,但这对一个月的婴儿风险极高。

“给我一分钟,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多学科会诊中,吴亚斌提出了大胆的手术方案:使用直径3.1毫米的支气管镜,在不切开气管的情况下,用激光精准切除喉蹼。

手术当天,麻醉医生刚完成镇静,吴亚斌立即将支气管镜伸入患儿纤细的呼吸道,在血氧监测警报响起前的黄金60秒内,以“稳、准、轻、快”的手法完成了激光切割。这场新生儿喉蹼切除术,不仅避免了气管切开的创伤,更为类似病例提供了新的治疗范式。

这样的技术突破在吴亚斌的职业生涯中并非偶然。他带领团队先后在湖北省内率先开展12项支气管镜四级手术,包括冷冻切除术、气道支架置入术等高难度技术。2023年,科室完成呼吸内镜手术2742例,小小的支气管镜成为救治重症肺炎患儿的“神器”。

哑科 仁心除疾

“儿科是‘哑科’,孩子不会表达,家长又急又慌,我们必须学会在混乱中捕捉关键信息。”吴亚斌这样形容儿科医生的日常。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他练就了一身独特的“哄娃”本领:一个响指、一个小玩具,在孩子注意力被吸引的瞬间完成听诊;从家长语无伦次的描述中,通过多角度提问还原病情全貌。

这种人文关怀在重症患儿身上体现得尤为深刻。2023年初,一位出生98天仍无法脱离呼吸机的早产儿转入该科。确诊为先天性声门下气道狭窄后,吴亚斌制定了分阶段手术方案。但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加上患儿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多次想要放弃。

“再坚持一下!”这句话成为吴亚斌和团队的行动指南。他们手把手教家长使用家用呼吸机,协助申请救助基金,定期电话随访指导。一年后,当康复的孩子主动向吴亚斌伸出双手要“抱抱”时,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在儿科,治愈一个孩子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吴亚斌说。从成人内科转向儿科的选择,让他收获了不一样的成——儿童强大的恢复能力与漫长的预期寿命,使每一次救治都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

突破创新 守护未来

从医二十余载,吴亚斌对儿科医生的职业价值有着深刻理解:“我们不仅是治病,更是在守护国家的未来。”这种信念驱使他不断突破

在技术上,吴亚斌将成人呼吸介入技术微型化、精准化,创造性地应用于儿童;在服务上,他建立“医疗-心理-社会”全方位支持模式;在管理上,他推动科室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如今,吴亚斌培养的团队已能独立开展各类高难度手术,但他依然坚持在临床一线。“每当看到曾经奄奄一息的孩子健康长大,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句话道出了这位儿科医者的初心。

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吴亚斌用行动证明:优秀的儿科医生既要像工程师般精密操作,又要如艺术家般细腻感知,更需怀揣教育家般的远见。这种多维度的职业素养,正是“健康中国”战略下儿科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万千患儿家庭的福音。(来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
手机适配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