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亲健康 照亮暗夜长路
刘徽,男,汉族,1975年4月生,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卫生室主任中医师。扎根基层二十余载,刘徽以精湛医术和赤诚仁心,守护着偏远山村百姓的健康,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健康守门人”和“夜灯天使”。2018年8月获评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家庭医生团队)”称号;2025年3月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医学生到“泥腿子”医生
1975年出生的刘徽,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9年,怀揣服务乡邻的朴素理想,他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六股树村担任乡村医生。他始终铭记初心:“乡亲们看病难,我学了本事就得回来。”
初到岗位时,村民因他年轻资浅对其医术存疑。刘徽迎难而上,白天在卫生室接诊实践,夜晚挑灯研读中医典籍,更多次徒步往返镇卫生院、县医院拜师求教。一次门诊中,他凭借扎实的中医望诊功底,发现村民李某出现眼睑浮肿、面色苍白,结合脉象准确推断其可能患有严重肾结石。经他反复劝说,李某前往县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双肾结石(右肾已丧失功能),因救治及时得以转危为安。这个案例也改变了村民对他的看法。
药箱手电与二十年星光
随着求医患者日益增多,原有的村卫生室已无法满足诊疗需求。刘徽毅然自筹资金15万余元,将自家的底层空间整体改造为标准化甲级村卫生室,而全家五口人则搬至狭小的地下空间居住。他常说:“医生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一颗为乡亲服务的心。”
六股树村地处山区顶端,交通条件极为不便,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群体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刘徽承诺“随叫随到”,24小时应诊。无论刮风下雨、深夜寒冬,只要村民需要,他背起药箱就出发。能骑车的地方骑车,不通路的地方就步行,年均出诊百余次,在崎岖山路上摔伤擦伤已是家常便饭。村民们总是由衷感叹:“刘医生就是我们黑夜里的那盏灯。”
全村人行走的“健康档案”
刘徽始终秉持“防重于治”的理念,主动承担起全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重任。针对村民白天忙于农活的特点,他创新开展“夜间巡诊”服务模式,利用晚上时间,打着手电筒逐组逐户走访。每到一户,他不仅看病送药,更积极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健康惠民政策,认真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访登记,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二十年来,他累计日常诊治患者超20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对全村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病史特点、药物禁忌等都了如指掌,被村民称为行走的“健康档案”。
刘徽始终坚守基层医疗岗位。曾有县级医院许以优厚条件向他伸出橄榄枝,但刘徽毅然选择留下。“行医于我而言,不仅是职业,更是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承诺。”他恪守医德,坚持合理诊疗原则:不开大处方,能吃药的绝不打针,能打针的绝不输液,切实减轻村民负担。工作之余,他还勤于钻研,结合临床实践撰写了10余篇论文。
二十年光阴,青丝渐染霜。刘徽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他先后荣获“广元市优秀乡村医生”“广元市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广元市2018年脱贫攻坚奉献奖”“四川省第二届大美医者”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朴实地说:“只要乡亲们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当好这个村医。”刘徽医生如同一盏明亮的“夜灯”,不仅照亮了六股树村崎岖的山路,更温暖了村民的心。(来源: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0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