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批展示人选 刘琳琳

姓名:刘琳琳

省份:湖北省

事迹简介

廿载春秋织就呼吸防护网


刘琳琳,女,汉族,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流感参比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2020年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织密监测网络 筑牢预警防线

刘琳琳牵头构建起覆盖湖北全省的监测防御网络。2024至2025年间,她主导推进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项目持续扩容。为解决部分地区检测能力薄弱问题,她跑遍湖北17个市州,推动国家级多病原监测哨点医院增至35家、省级哨点增至84家,形成“省市联动、医防协同”格局。

如今,这些哨点已具备48小时内独立完成100余种病原体检测的能力,为湖北省呼吸道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技术高地 引领精准防控

刘琳琳深知技术创新是防控能力的核心引擎。她带领团队建成集多种测序技术于一体的基因组学平台,每年完成大量病毒样本的测序工作,为疫情精准研判提供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该平台在多种病原体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病毒变异规律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在技术转化应用方面,刘琳琳与高校合作研发的多核苷酸多态性(MNP)标记技术,最初旨在解决呼吸道病毒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为适配疾控工作场景,她带领团队持续优化技术路径,推动MNP标记技术检测范围从呼吸道病原逐步拓展至污水、肠道、蜱传病原等多个领域。目前,这项高通量筛查技术已具备单样本单次检测132种病原体的技术能力,被纳入国家标准并向全国推广,成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重要技术利器。

同时,她注重技术平台的体系化建设。2023年主导建设的中和抗体快速检测平台完成3万余份血清样本检测,为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技术平台完成60余项试剂的临床验证工作,其中新冠/流感联合检测试剂的应用评估,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快速响应能力。

培育疾控骨干 传承检测匠心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筑牢防线。”作为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核心师资,刘琳琳的培训课总是座无虚席。她专注实战教学,在实操培训中现场演示如何安全快速完成检测,连操作细节都进行细致讲解。五年来,经她培训的434名学员中,多数已成长为当地疾控技术骨干。带教研究生期间,她始终坚持“在实验室里成长”的培养理念。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她积极践行“传帮带”理念,团队建立“问题台账”制度,系统记录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在成员间循环传递、持续完善。2022年,这个充满协作精神的团队获评“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刘琳琳常说:“我们学的不是形式,是把每一份样本、每一次检测都当作守护生命的责任。”

在学术研究领域,刘琳琳成果丰硕。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在国际期刊《抗病毒研究》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方向。她参与研发的9项专利中,5项发明专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基层疾控机构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第四届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分子诊断学会常务委员,她致力于提升全省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水平,参与制定《细胞中DNA病毒测定MNP标记法》国家标准。

从实验室建设到全省监测网络构建,从技术创新到专业人才培育,刘琳琳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在呼吸道病毒防控领域留下了深刻的湖北印记。深夜不灭的实验室灯光,照亮了疾病检测的科研之路,更映照出她作为疾控人的使命担当。面对复杂的公共卫生挑战,她依然步履坚定,在疾病预防控制的道路上持续贡献专业力量。(来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
手机适配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