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司

2012

您现在所在位置:
2012年“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王建安
发布时间: 2013-01-07 来源:

王建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浙江省特级专家,目前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浙江省心血管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心血管病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并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和介入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作为医生,他致力于为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作为院长,他又潜心于公立医院的品质建设之路,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实践之路上进行了丰富的探索。

一、患者至上,至精至诚,平凡岗位演绎不平凡的精彩

王建安在浙江省内最早全面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治工作,现为浙江省内最有经验、技术最全面的介入医生之一,尤其复杂冠脉病变介入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始终坚持只看普通专家门诊,坚持用最规范的诊疗方案造福于最广大百姓患者,平均每年诊治患者超过2000人,介入手术近1000台;注重理念更新,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推行“一日冠脉造影”,在国内率先开展心脏内外科同台一站式杂交手术数例,完成省内首例、国内领先的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开设网络诊室,并开通热线电话,方便广大患者。

热衷学会工作,每年多次组织“钱江国际心血管病学年会”等国内外大型的学术会议,建立海内外心血管同仁交流合作的平台;强调规范,重视指南,针对广大基层医生,多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并首创“相约健康浙江行”的巡讲活动,目前已走遍省内二十余个县市,受众达万余人次。

二、开拓创新,善于整合,不懈攀登科研学术领域最高峰

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诊治和干细胞技术转化研究。在国内最早开展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干细胞的缺氧预处理技术,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移植疗效;在国际上首先发现钾离子通道对干细胞凋亡的调控新机制。研究成果多次被《Cell stem cell》、《stem cells》等权威杂志引用,单篇引用最高逾80次,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国内首位在德国著名Springer出版社出版干细胞英文专著《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Heart-From Bench to Bedside》的专家。

目前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卫生部公益行业基金”项目负责人、“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参与并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累计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书籍6本,参编专著10余本,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三、宽严相济,身正为范,精心打造“素质品质教学”新理念

长期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第一线,积极参与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等各层次的教学任务:

德育为先,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教育,从衣着到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推行关爱服务,作“绅士医生”;身正为范,坚持亲自出诊、手术、临床教学查房,手把手地带与教医疗诊治的技能以及“做人的素质、做事的品质”;宽严并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落实条例分明的纪律要求,如实验室签到、每日小结、每周全英文读书报告会、阶段性学习小结,让学生们在高浓度高要求的知识浸润里飞速成长。每年都坚持选送优秀博士生到国外最顶级的大学或者研究机构进一步深造,,目前,已培养博士生近30名,绝大多数都曾被送到国外学习过;亦师亦父,甘为学生尽心服务,不论学业、生活、工作,努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

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不断地摸索临床双语教学经验,撰写双语教材《美国医生查房规范与实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深受广大医学生欢迎;组织《临床英语》课程,采用全英语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们用好英语这门工具,在医学的世界里走得更好更远。

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四、文化立身,品质立事,勇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排头兵

1.强调文化引领,以内涵建设推动持续发展:明确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使命和愿景,建立“浙二培训大学”计划。医院获 “2011年度医院改革创新奖”。

2.围绕品质与安全,以实力提升扩大医院影响力:省内率先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打造质量管理一把手工程,健全委员会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率先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全程全照护模式;开展“万号义诊”、“广济之舟”志愿者等公益性服务,2011年浙医二院以最高标准通过省三甲复评,获“浙江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1项。

3. 注重拼抢与创新,以科研建设实践学科跨越发展:破常规出新招,保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年年有新高,2011年新上项目数医学院排名第一;实现千万级项目历史性突破,推进空间整合规划,完善青年医师科研培训;4个学科成功获批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

4.重视培养和引进,以人才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启动“广济学者百人计划”人才引进和培养项目,储备具有学科引领能力的人才,已有海内外15名专家入选该项目。

5.探索合作与交流,以国际视野催化转型发展:与台北万芳医院建立医院管理合作,双方频繁互访,成效显著,浙江省委赵洪祝书记访指示要进一步深化并扩大合作成效,力争成为“海峡两岸医疗合作典范”;与UCLA建立深度医疗合作,成立国内首家的国际联合病理诊断中心、卫生部首批远程病理区域会诊中心及国内首家远程放射会诊合作单位,完成400余例国际远程会诊。双方合作资料在胡锦涛书记访美背景新闻中播出。

6.力争空间拓展,以医疗联盟践行社会责任:深入规划并逐步启动解放路院区精细化建设、(余杭)国际医疗中心筹建、滨江医院一体化建设及围开张期准备;已与110家基层医院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协作,强调技术管理和文化多重输出,构建美国UCLA—浙医二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四级远程医疗网络。

“我期待有一天,患者们能这样描述浙医二院——是希望和重生的灯塔,即使这条道路充满艰辛和挑战,我们依然不懈努力,坚持每日提供优质、细致的医疗服务,相信终有一天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犹如灯塔般照耀每一位患者,成为他们值得信赖和安心的目的地医院。”

这是王建安写在医院网站上的话,也是他的梦想。实现梦想需要无限丰满的激情和无尽坚定的信念,他这样要求着员工们,更是这样警戒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