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建议提案>提案

提案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970号(医疗卫生类41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5-09-08

委员您好

提出的《关于在我国建立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医疗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工作。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我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我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临床实践,从而更加准确评价医师临床执业能力和水平,使卫生职称真正做到有破有立主要考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唯学历”鼓励医生早临床、多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长时间积累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此次职称改革中级职称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相衔接,博士、硕士都要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再按年限要求参加中级职称考试。统一各学历申报副高级职称的年限,改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必须受聘担任中级职称满5年才能申报副高级职称,鼓励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真正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二是破除“唯论文”实现医生“干什么、评什么”此次职称改革取消职称申报时对论文篇数的要求,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各个环节,不把论文篇数和SCI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科学合理对待论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论文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参加评审。三是建立“新标准”大数据评价医生“精准画像”。此次职称改革临床工作量“门槛”、临床工作大数据、典型病案三者从临床工作数量、质量、疑难病案处理三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定位了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使卫生职称有破有立,解决了破除“唯论文”之后评什么的问题,达到了“立新标”的作用。将门诊工作时间、出院患者治疗人数、出院病人手术人数等临床工作数量作为医生申报职称的“门槛”条件。将病案作为评价临床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通过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来反映申报人的能力。设置基本病种覆盖率、疑难病种覆盖率、基本手术覆盖率、疑难手术覆盖率、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住院患者次均费用等指标,对医生的临床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价。通过病案首页直接获取申报人的临床工作情况,既客观准确,又减轻了申报人的填报负担,解决了以往有指标难收集的困境。建立卫生人才评价数据平台,将相关指标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实现了从“模糊评价”到“精准画像”。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进一步评估建立主诊医师负责制的现实基础和政策要求,推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

2025729

手机适配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