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缓解我国血小板供应紧张问题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无偿献血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社会公益事业,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和有力推动下,形成“党的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格局。我国全面建立无偿献血制度,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血液管理法制体系和血站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临床用血实现核酸检测全覆盖,有效阻断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建立全国血液联动应急保障机制;血液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无偿献血总量、献血人次数、血液安全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2024年我国机采血小板采集总量285.2万单位,同比增长5.9%,血小板日均库存2.3天(≥1天库存为安全库存)。近5年全国血小板采集总量、人次平均年增幅分别为7.7%、6.8%,日均库存4.1天。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提升采集效率与献血意愿。一是开展机采血小板捐献工作存在业务用房面积、血细胞分离机数量等限制性因素。为避免献血者长时间等待,全国各地血小板捐献基本采用预约制。根据各地血站信息化建设情况,预约方式主要包括电话、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在线预约系统等。二是大力发展团体献血。我委会同司法部推动《献血法》修订,突出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制度优势;与团中央联合印发无偿献血倡议书,号召党员、团员青年、公务员、高校教师、国有企业员工在身体健康允许情况下,积极参加献血活动。三是国家和地方均出台献血激励奖励措施。我委每两年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开展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活动。各地积极探索本地适宜的激励措施,如实施“三免”政策(即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可按照当地政策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和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非急救同等条件下献血者优先用血,金奖献血者便捷就医、基本项目免费健康体检等。同时,树牢“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解决献血者关心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二)关于优化成本与站点布局。我委持续优化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印发《全国血站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引导各地血站优化设计、加强建设、缩小地区差异。“十四五”时期多地进一步加大献血点、储血点建设并动态调整站点布局。全国血站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提升,部分地区创新探索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动态库存预警和智能储运体系,推动管理优化和成本控制,通过数字赋能开启血站智慧化、精益化管理新发展模式,全国采供血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三)关于完善数据驱动库存管理。一是2019年上线全国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血液采集、供应、检测、报废、库存以及献血者资料等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血液库存监测预警制度,对各地血液库存进行“日监控”。二是建立实施全国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精准开展跨区域血液调配,及时解决季节性、区域性、周期性、偏型性血液供应紧张问题,重点保障首都地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医疗资源集中地区,以及大型赛事活动、重要会议等活动的医疗保障用血。2024年全国累计调配血液361.3万单位。其中血小板调配17.4万单位,同比增长2.9%。三是指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血标准、严格用血指征,推广使用微创手术、患者血液管理、自体血液回输等技术提升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不断健全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综合施策,稳步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加强全国血液库存监测预警,健全血液库存信息互联互通和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确保血液安全供应。二是加快推进《献血法》修订,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等的职责,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发展团体无偿献血。三是加快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改善献血环境,最大程度为献血者提供便利,全方位提升献血服务水平。四是持续推进血站与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计划,推行血液保护及节约用血的新技术。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7月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