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慢病管理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医保局,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在慢性病防治管理方面,我委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我委联合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做实做好服务项目,开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方面,2021年,我委发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人工智能器械临床使用的基本要求,完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规范。2024年,我委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在平台建设方面,初步形成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32个省级平台。在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方面,我委联合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实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目前,6874家(占75.9%)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8077家(占89.2%)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47.2万家(占73.4%)一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国家级慢病管理平台建设方面,我委建立了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肿瘤随访登记等慢性病监测体系,以重大慢性病早期筛查干预为切入点,实施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等癌症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面监测重大慢性病患病和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不断完善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扩大应用场景,促进产业生态发展。以应用场景为先导,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落地实施,覆盖慢性病诊疗、慢性病管理、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护理等84个应用场景。2025年3月,我委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明确慢性病管理业务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功能,融合公卫、医疗、体检等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通过人工或智能分组,针对慢性病开展规范化管理,促进便民服务、居民用药、公卫服务协同等方面发展。
(三)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全周期管理。我委推进相关信息化基础标准建设,制定基础、数据、技术、安全、管理、应用等6大类252项行业信息化标准。2024年制订《卫生健康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管理标准》《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类标准》,2025年立项研究卫生健康行业机器人应用分类标准,推进完善人工智能应用标准规范。
(四)完善政策制度,加快医保覆盖。国家医保局持续深化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制度优化改革,扩大集中采购覆盖范围,不断改革优化新增价格项目管理,鼓励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目前,各地医保部门主要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水平适应医疗技术的变化发展,统一项目的价格空间,医疗机构可用于购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高疾病分析效率、改善医疗质量、降低人员成本,也可用于培养发展院内医务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实现提质增效。
(五)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应用。我委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垂直大模型行业公共支撑服务平台,指导地方加强探索,建设具备算力服务、模型服务、数据服务、应用中验证等能力的全栈式共创平台,指导建立大模型应用评测验证中心。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进一步加强平台集约化建设,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平台能力和共享数据资源,推进包含慢性病相关数据的全口径采集分析。聚焦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完善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切实提升重大慢性病防治成效。加快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增强数据、模型和服务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能力。国家医保局将加强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管理,根据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立项、收费等情况,指导地方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提升广大参保群众的保障水平。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7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