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诊后管理”便民惠民举措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医保局,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我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先后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优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出台规范诊后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应强化患者需求导向,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广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我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流程,强调要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在活动方案重点任务中,强调“服务连续、医防协同,提升患者诊后体验”,为医疗机构开展诊后管理服务提供指导。
(二)关于构建“互联网+诊后管理”多学科协作平台。我委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以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临床、营养、康复、心理等多专科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多学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要求医疗机构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和随访计划,建设基于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专业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为患者诊后提供更好保障。
(三)关于推进“多师共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强临床、护理、康复等人才培养。持续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2010年以来,通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前,我委暂未设置诊后管理相关规范化培训、人员资质准入要求及培训考核评价标准,鼓励临床医师、护师、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医学相关人员开展诊后管理与随访工作,提升患者诊后体验。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落实互联网医院监管要求,保障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深入研究与诊后管理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和政策体系,不断提高诊后管理相关人才培训数量和质量,加强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管理,指导地方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诊后患者管理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7月1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