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AI技术赋能医疗机构发展及更为基层医疗机构雪中送炭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识别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效率。2018年4月,我委印发《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开展疾病风险预测、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医院智能管理、虚拟助理等6大应用建设要求。2019年4月,我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夯实信息化基础。2022年11月,我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鼓励应用临床诊疗辅助决策系统优化医疗服务场景。支撑整合式医疗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基层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通互享。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发展。一是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研究。我委从2018年开始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明确我国医学人工智能应用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智能服务、临床辅助诊疗、医院智能管理、健康产业发展、医学科研教育等5类12个应用方向。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形成协同推进合力,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发展。2019年,我委联合财政部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试点项目。2021年,科技部联合我委稳步推进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项目实施。同年,印发《“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临床服务能力。三是人工智能在医疗机构应用取得积极成效。浙江省浙江医院应用智能重症医学辅助决策系统,1年使用1600余次,重症患者评估准确率达到100%。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应用康复训练机器人,帮助瘫痪患者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近1年来治疗患者3万余例。福建省立医院应用智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采集口腔门诊病历和超声检查结果,3年来采集电子病历数据3800万字,识别速度180字/分钟,语音识别准确率97%。
(二)强化医学人工智能在基层高质量发展。一是人工智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9年我委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开展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试点项目,截至2023年底,江苏、山东、广东等9个省(区、市)27个县(市、区)试点乡镇卫生院已应用辅诊系统,通过辅助系统共收集门诊电子病历386万份,辅助诊断建议2607万次,知识检索28万次,用药建议346万次,辅助外呼3942万次。二是提升县域医共体智能服务能力。2023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我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统筹建立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统一县域医共体内信息系统,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县域医共体内的应用。将远程医疗延伸到乡村,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有效提高基层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医学人工智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应用研究,总结推广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能力的创新路径。一是深化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临床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公共卫生服务、智能医院管理等系统建设,以及医疗康复和卫生防疫机器人应用创新。二是提升基层信息化应用水平。指导各地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功能,强化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三是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应用试点示范。鼓励以服务老百姓健康为目的,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探索研究紧密型数字医共体建设。四是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托行业组织构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优秀人才的交流引进。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4年6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