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建议提案>建议

建议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96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9-10

代表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在公共场所增设“急救设备”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现答复如下:

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急救是社会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关系到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机制、优化政策、加强保障,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步。一是推动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通过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已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省、市、县三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二是推动各地加强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等急救设备的配置。2020年,我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提高AED等急救设备配置水平,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关于鼓励各地各单位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等急救设备2021年,我委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指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辖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对公共场所AED配置进行科学规划,明确AED配置要求,包括数量、密度、点位、安装规范等。在大型企事业机关单位、工厂车间、学校等人员密集重点公共场所,优先保障、加大配置密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配置工作。同时,鼓励各单位自主配置AED,鼓励社会各界捐赠AED

(二)关于指导各地建立辖区公众急救培训管理体系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等方式,面向群众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探索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开展中小学急救常识普及,推广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

(三)关于加快救护志愿者队伍建设。我委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任务目标,推动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强化公众培训。会同相关部门推动交警辅警学习掌握交通事故伤急救知识,并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纳入驾考培训等必学必考内容。同时,探索建立统一的社会急救志愿者管理平台逐步推动将具备能力的急救志愿者登记注册,提升急救响应速度,目前浙江等地已通过浙里急救平台实现急救志愿者信息化管理和就近调用等功能,其他省(市)也在陆续推进。

(四)关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实施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2023-2025年,中央财政共下达补助资金11.54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577个乡镇卫生院配置升级包括院前及院内急救设备在内的医疗设备,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二是支持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县、中西部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配备医疗设备。2025年,中央财政下达相关补助资金30.18亿元,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配置相关设备用于院前急救。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安排健康教育相关补助,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急救培训健康教育。

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AED等急救设备配置管理和公众急救技术普及和推广培训工作统一急救培训标准,整合多方力量,扩大面向社会公众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指导各地落实AED等急救设备配置要求,构建全民急救培训体系,完善财政与政策支持

感谢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724

手机适配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