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建议提案>建议

建议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93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9-10

代表您好

提出的《关于建设以上海为试点分布覆盖全国的院前黄金1小时急救体系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是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推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院前急救制度顶层设计。出台《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规范和加强全国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省、地市、县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加强一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委托专业行业组织,会同中国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开展面向公众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急救能力。

二、于所提建议的答

(一)关于完善制度建设2013年、2020,我委分别印发《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指导意见》,规范和加强全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省市地方探索院前医疗急救立法,颁布院前医疗急救法规强化政府社会责任,保障公众急救与健康权益。下一步我委将不断健全院前医疗急救制度体系,推动立法,研究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并将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统筹谋划,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二)关于优化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明确各地要结合城乡布局、人口规模、服务需求,科学规划辖区院前医疗急救站点。针对当前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布局不均衡急救半径差异大以及急救车辆配置不达标急救站点设施设备保障不足等问题,我委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项目支持,研究将强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争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增加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建立院前急救专项经费,强化县域网络建设,缩短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

关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3—2025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11.54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县577个距离县城较远、服务人口较多的乡镇卫生院,支持乡镇卫生院配备AED、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仪等院前及院内急救设备。2025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30.18亿元支持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县、中西部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统筹配置院前急救相关设备。同时国家也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提供用于公益事业或者社会公众为对象的服务可不征收增值税。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向后结转3年内扣除等。

(四)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委推动各地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地市级以上急救中心设立统一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与本级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同时鼓励地方改革试点,例如浙江省建成浙里急救平台,上线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和远程视频指导系统院前院内衔接系统推广急救操作视频短信推送和调度员在线视频远程指导等服务,极大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成功率。我委将借鉴地方有益经验,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平台推动院前急救机构内部、院前院内、救援机构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不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效

)关于人才培养与公众教育2025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补助资金6.47亿元支持重症急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实施包含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内的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强化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安排健康教育相关补助,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急救培训健康教育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培训,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院前医疗急救培训和考核标准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公众急救培训的普及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急救培训,提升我国居民急救素养,构建社会大急救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升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公众急救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急救意识。我委将结合前期赴上海市调研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有关成果,在推动全国层面工作中借鉴上海市有益经验,推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高质量发展。

感谢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711

手机适配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