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将“规范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及管理”纳入法律法规和“持续推进公众急救技术普及和推广”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急救是社会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关系到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机制、优化政策、加强保障,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一是推动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通过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已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省、市、县三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二是推动各地加强AED等急救设备的配置。2020年,我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提高AED等急救设备的配置水平,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2021年,我委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明确规划配置、安装要求等,并指导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逐年提升。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鼓励各地各单位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我委指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辖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对公共场所AED配置进行科学规划,明确AED配置要求,包括数量、密度、点位、安装规范等。在大型企事业机关单位、工厂车间、学校等人员密集重点公共场所,优先保障、加大配置密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配置工作。鼓励各单位自主配置AED,鼓励社会各界捐赠AED。
(二)关于指导各地建立辖区公众急救培训管理体系。我委会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等方式,面向群众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探索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开展中小学急救常识普及,推广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
(三)关于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AED远程管理系统,对AED的运行和维护保养实时监控管理。2023年我委印发文件,探索将AED位置和状态信息与导航软件、120指挥调度系统信息互联,方便用户快速获取周边AED位置和状态信息,提高紧急救治成功率。
(四)关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实施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2023-2025年,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乡镇卫生院配置升级包括院前及院内急救设备在内的医疗设备,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二是支持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县、中西部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配备医疗设备。2025年,中央财政下达了相关补助资金,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配置相关设备用于院前急救。三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安排健康教育相关补助,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急救培训健康教育。四是为鼓励社会捐助公益事业,国家出台了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企业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向后结转3年内扣除等。经营主体捐赠急救设备符合条件的,均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AED配置管理和公众急救技术普及和推广培训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指导各地落实AED配置要求,构建全民急救培训体系,完善财政与政策支持。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7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