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全科医生岗位及待遇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将其作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指导各地加强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立适应全科医生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提高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全科医生56.2万人,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43.8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3.99人,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提高全科医生能力水平。一是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全国共遴选了947个全科专业住培基地、607个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并择优遴选了87个全科住培重点专业基地,强化基地动态管理,注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全科医生培养需求。委托委继续教育中心启动实施农村定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二是优化全科医生岗位准入标准。我委印发《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进一步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同时,鼓励地方探索完善全科医生评价体系。2022年,深圳市发布《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能力评价指南》地方标准,明确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能力分类、评价要求、评价流程以及评价管理等标准。
(二)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作用。一是优化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职能定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试行)》明确要求,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医院要加强全科专业基地建设,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包括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四大职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一批综合医院,建立了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牵头、相关临床科室协同、基层实践基地有效支撑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二是引导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长期联系。2024年,我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域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切实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多地探索通过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深度融合,推动全科医学科发展。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与3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保持上下联动,在双向转诊、延续照护、人才培养、医防融合等方面深度合作。三是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家庭医生团队中的作用。2022年3月,我委联合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家庭医生培养培训体系,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参与上海市“1+1+1”签约服务,即居民在与1名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自愿选择1家区级、1家市级医院作为转诊的上级医院。
(三)提升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一是保障全科医生人事薪酬待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多项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倾斜政策,符合条件的全科规培生到基层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科研和职称外语不作要求。指导地方落实“两个允许”,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二是完善签约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地方积极从签约服务筹资、薪酬分配争取政策突破。四川省成都市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全科医生绩效工资大幅提升。另外,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情况核查和服务绩效评价,将资金落实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会同财政部门对各地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对发现经费落实缓慢、不到位的及时反馈各地,指导整改,切实督促经费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优化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定位,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全科医生作用,加快建立适应全科医生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全面提高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6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