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县域次中心建设推进完善分级诊疗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将“以基层为重点”摆在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首要位置。我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重要任务,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3.3万个,村卫生室57万个,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大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一是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2025年,我委会同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服务人口分类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二是推进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2024年我委印发《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参考标准》,指导各地选建一批中心乡镇卫生院发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作用。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选建3200多家。2025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中包括支持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建设。三是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2023—2025年,中央财政投入11.54亿元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和薄弱地区577个重点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
(二)关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2018年以来,我委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制定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指导各地对照标准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截至2024年,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超过90%。二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3年,我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健全以县带乡、以乡带村的帮扶机制,统筹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目前,全国2188个县市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人员、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基层,“强县域、强基层”效果逐步显现。三是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我委自2018年起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内容涵盖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实操能力以及相关卫生政策。截至2024年底,共培训基层卫生人员77万人,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三)关于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一是优化分级诊疗体系。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以医联体为载体,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双向转诊服务。二是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2024年我委印发《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提出完善首诊负责制、明确转诊服务规则、加强医疗机构转诊服务和管理、落实双向转诊机制、依托信息平台提供转诊服务等工作要求,引导规范合理上转,促进顺畅便捷下转,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四)关于强化与基层医疗机构协作。一是强化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辐射功能,承担对周边乡镇卫生院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任务,发挥区域优势,为辐射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强化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将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基地,每年对辐射范围内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人员培训,下派高年资医务人员开展“传帮带”。
(五)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快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在9省(区)共27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建设基层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对包括县域次中心在内的基层诊疗能力发挥辅助支持作用。截至2024年底,项目实施地区的基层机构通过辅助诊疗系统提供诊断建议3757万次。除试点地区外,安徽、江西、宁夏等地也在全省(区)范围推广辅助诊疗系统基层应用。二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2024年6月,我委等3部门印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基本内容(试行)》,指导各地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及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动态归集和共享。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指导各地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6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