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建议提案>建议

建议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03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8-18

代表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底,全国设有乡镇卫生院3.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村卫生室57万个,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2023年全国第七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90.8%的家庭在15分钟内可以到达最近医疗点。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标准化建设。一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聚焦“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推进“千县工程”和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监测显示,全国2059家县医院中有1922家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超过9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标准,超过80%的机构能够提供儿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二是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建设。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2025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印发《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办好乡镇卫生院”、“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开展好巡回医疗服务等任务,巩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关于加快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一是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2010年起,我委会同相关部门面向中西部地区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约28.6亿元,共招生超过8.9万人。二是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2023年,我委会同中央编办等部门启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明确编制保障政策。截至2024年底,8400余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已纳入编制管理。三是开展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的方式,对派驻人员的专业和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满足基层群众就近就医需求。2024年,全国城市医院共向1750个县派出帮扶人员约18万人次,每年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派驻执业(助理)医师20万人左右。
    (三)关于加快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91亿元,用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等补助。2018年以来,每年安排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约30亿元,其中30%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2023-2025年,协调财政部新增安排资金11.54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和薄弱地区的57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发挥中央资金导向作用。二是强化基层信息化建设。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务实应用,指导各地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动态归集和共享。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谋划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快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影像、检验、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推进“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
    (四)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2188个县(市、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一是优化监测评价。突出“强县域、强基层”政策导向和为基层减负,优化县域医共体监测指标体系,压缩近三分之二的指标。持续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掌握各地进展情况,发挥监测评价引导作用,促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厚内涵、上水平。二是持续推动以人员为核心的资源下沉,同步实施服务、技术、管理下沉基层,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下沉、县级医务人员长期派驻乡镇卫生院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中心覆盖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影像、心电、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及中心药房为基层提供服务近1.9亿次,更多群众享受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便利。三是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2024年10月,我委制定了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政策文件,指导各地完善首诊负责制、加强转诊服务、落实双向转诊机制,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3656万人次,其中上转和下转人次较2023年分别下降3.1%和增长45.7%。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谋划实施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不断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更好适应群众就近看病就医需求。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6月4日

手机适配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