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司

医改快讯

医改快讯第120期
发布时间: 2013-03-05 来源:

(第120期)

卫生部医改办  健康报社编制         2013219

一、医改进展

三河市筹1亿余元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医改办 212日报送 近日,河北省三河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该基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企业自愿捐助等渠道筹集,成立了九支企业冠名基金(冠名期3年)。目前,企业协议捐助基金达1.05亿元,市财政按10%比例予以配套。救助基金全部用于白血病、血友病、先心病及恶性肿瘤等20余种重特大疾病救治,经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报销后,医疗费用自付部分仍超过5万元的患者按个人自费部分的70%予以救助,救助额度最高达30万元。

福州市开展大学生大病保险试点 福建省卫生厅医改办 216日报送 福州市从今年起试点大学生大病保险工作。规定一个参保年度内,福州市内的高校大学生因患大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将予以分段补助,最高支付比例为80%

云南规定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最高奖30 《云南网》218报道 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规定,市民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相关部门将根据举报有关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予举报人一次性奖励,单项奖励金额最低不低于200元,每起案件的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30万元。同时,要求县级以上须设立奖励专项资金。

二、实践探索

北京新农合将试点社区首诊《新华网》218日报道今年,北京将对新农合参合人员试行社区首诊制,首批试点设在平谷、密云两区县。即参合人员就诊须经社区、乡镇首诊治疗,否则住院医疗费用不予报销。据悉,2015年该试点有望扩大至全市。

上海大病医保暂不引入商业保险《第一财经日报》218报道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上海的医保基金已经进入了良性状态,目前没有失衡的危险,完全可控可持续。由于上海医保的大病托底机制已建立多年,运行良好,所以暂不考虑大病医保中引入商业保险。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除参加基本医保外,再额外购买商业保险,并积极探索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保险的可行性。

三、媒体观点

戒除医院追求生意兴隆的狂躁 《观点中国》218文章认为,医院挂出生意兴隆的横幅,自然让病人无法接受。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谴责医院片面追求生意兴隆,毕竟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还是让医院捉襟见肘。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恐是天方夜谭。唯有实现真正的“医药分家”,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增加,才能让医院回归救人的淡定。

基本药物目录更换 常州乡镇卫生院缺药严重《常州日报》217日报道 根据居民电话反映,本报记者展开调查发现,常州市日前几乎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出现了药荒。一家卫生院负责药品采购的同志说,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原来的基本药物目录需要更换,药品生产商也要更换,出现了供不应求。预计到本月底,基本药物的整体供货率会达到90%以上,药物短缺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华人科学家蒋继平对中国医保的展望《光明网卫生频道》215报道 华人科学家蒋继平认为未来中国的医保系统应该走“精兵简政,私营为主”的道路。政府在医院的建设上应该减少投入,而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建医院和开诊所。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平合理的、统一的医疗保险,并且鼓励和支持民间私人企业开创和建立健康保险公司。政府的职能是对这些企业进行有效监管。

  大病保障待系统推进《医药观察家》2月18日文章认为,新农合保障制度建立至今,覆盖率虽已达95%以上,但保障水平有限,国家必须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同时,农村大病保障制度的推进,必须与其他子制度的变革衔接起来,需要顶层视角,即一方面意味着保障面的拓展与报销比例提升的联动,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将大病保障机制与其他机制整合起来,用医院运营体制、医保“漫游”机制乃至付费方式等系列改革,来支撑大病保险制度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