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司

经验交流

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强基层 人才是关键
发布时间: 2011-02-28 来源:
   对记者而言,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是一个极好的采访对象。他坐在沙发上,手里不拿任何资料,未来规划、责任目标、现实困难、工作措施……清晰明确,侃侃而谈。

  有一件事是李利最为自豪的,2010年8月启动的“两病”救助。江西对全省的儿童白血病和南昌等5市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免费救治,截至当年年底,共收治白血病患儿184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68人。这一成绩,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受到了点名表扬。

  但李利最为遗憾的,同样也是“两病”救助。他一直期望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扩展至全省,可惜未能如愿。“钱已经不是问题,政府的资金能够保障。”李利说,最大的障碍,仍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的现实。

  ■基层网底依然待“补”

  作为一个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李利深谙基层的现状。早在2000年,李利便撰写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的报告,分析乡镇卫生院“小米加步枪”的尴尬处境。2007年,李利通过调研发现,按照最基础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标准,也只有30%的卫生院能够达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采访中,李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8年,江西启动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经过3年的建设,乡镇卫生院面貌大为改观。根据评估,已经有94.35%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

  房子有了,设备有了,但江西面临和其他地区同样的难题——缺人。基层卫生人员总量不足,而且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因基层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定向招生缓解人才困境

  李利介绍说,2011年,江西计划在加强农村卫生服务建设方面培养农村专业技术带头人300名,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本专科医学生866名。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保证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以上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公共卫生、医技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基本满足全省农村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

  江西在定向培养工作上花了不少功夫。定向生学习期满取得毕业证书后,根据定向培养协议,县(市)卫生局会统一把定向生安置到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为了让定向生能尽快胜任工作,我们首先安排定向生到县级医院临床科室轮转1年,让他们积累一些临床工作经验,考核合格后再让他们回定向的乡镇卫生院工作。”李利介绍说。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定向生招录工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定向生除享受国家统招毕业生同等待遇外,还可以享受到乡镇以下工作大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薪级工资可高定2级;在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薪级工资可高定1级。同时,保证定向生到乡镇卫生院有编有岗。”李利说,期望通过这一举措,缓解农村基层卫生人力的不足。

  ■实施新一轮能力建设工程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基础,是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永恒主题。”李利表示,尽管2008年开始的第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但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在继续抓好房屋、设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突出以人才、技术和管理为重点,特别是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把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李利说,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才能使更多的疑难杂症患者在本省得到有效治疗。他关于先心病救治的心愿,也会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再经过努力,免费救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也将能够实现全省覆盖。”(《健康报》2月28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