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司

经验交流

北京市“五个强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发布时间: 2010-08-26 来源:

    近年来,北京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五个强化”,即强化政府主导、强化机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分工协作、强化队伍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回归、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回归、居民就医回归。

    强化政府主导北京市、区、县均成立了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强化了组织领导。同时以政府主办为主,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1个,卫生服务站2900多个。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标准化建设。

    强化机制改革。一是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投入补偿机制。二是自2007年起,对北京市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三是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制度。自2006年底,北京对312种药品实行了零差率销售,2008年扩大到328种,2010年将扩大到500种,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并实施逐级考核,即由市政府考核区县政府,区县政府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社区卫生工作人员。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自2008年至今,北京市已累计建立健康档案约1245万份,其中电子健康档案约663万份。二是加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编制《北京市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计11分册),在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同时,还进行家庭保健员的培训,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三是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区处置平台。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手足口病、问题奶粉事件、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社区筛查和防治工作,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强化分工协作从2007年起,北京市93家二、三级医院(包括中央和部队的医院),全部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病人160212人次,同比增长1.34倍;下转病人73757人次,同比增长61%。2009年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帮助群众预约大医院门诊的服务。

    强化队伍建设。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工程,即下来一批、回来一批、进来一批、出来一批。下来一批:2009年大医院共有11242人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回来一批:目前全市有975名退休专家到3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0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出诊、带教等服务。进来一批:2008年、2009年分别招收1906名、500余名医科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出来一批:2008年、2009年每年有3000余名社区医生参加康复、检验、B超、心电图、放射、口腔、药学等专业的岗位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新招收的大学及以上毕业生开展三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目前已有128人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