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23时30分,天津市港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我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调派专家,全力以赴救治伤员。截至9月7日,已经累计调派涉及18个专业的112名医学专家与天津市数千名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在一线救治伤员,体现了将“三严三实”要求融入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于担当。
8月13日晚,李斌主任陪同刘延东副总理赴天津港探望受伤人员,并慰问家属。崔丽副主任第一时间带领北京地区相关医疗专家连夜赶赴天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天津市政府等组成的医疗救治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并确定工作架构,设立医疗救治组、疾控防疫组、信息统计组等,各司其职,迅速反应。指挥部设在距离事故发生地3公里之内的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医疗救治指挥部针对突发灾难和现场信息不明确的情况,及时确定了摸底调查的要求,对伤员的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并与天津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相结合。把信息搞准,使得在最初救援机构多样、隶属关系庞杂的处境下,医疗卫生成为完整及时向社会公布住院人员信息的部门。同时,我委组织专家,迅速制定了事故伤员集中转运救治工作方案、事故伤员出院建议标准,并指导医院开展伤员救治、评估和康复。
随着时间推移,事故造成的伤亡程度超出预期。在我委的统一调度下,京津冀三地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力量迅速融合,在事故发生12小时内完成全部重症伤员伤情的评估和会诊,并在24小时内完成了414台急诊手术。国家和天津市级医疗专家建立了共同查房、共同讨论病例、共同制订诊疗方案的医疗工作机制,并对重症伤员会诊。危重症伤员被转送到条件较好的三级医院救治,每位危重伤员都有抢救专家组为其诊治,一人一案,视伤情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全力挽救濒危伤员,有效预防和减少伤残。
我委及时分析医疗救治形势,积极调配力量,做出妥善安排。其中,来自北京的首批7名国家级医疗专家经验丰富,曾参与昆山爆炸事故等医疗救治,他们指导完成了对所有伤员的摸底排查。在此基础上,从8月14日开始,进一步整合专家资源,将陆续到达几十位国家级专家分成两批:一批作为驻点专家,分别进驻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等收治重症伤员较多的医院,进一步强化危重症伤员救治力量;另一批作为巡视专家,对30余家收治事故伤员的医院展开全面巡视,重点关注各医院重症患者,每日对收治伤员的其他医院开展病例救治情况巡视指导。8月23日,又从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增派5名烧伤科、感染控制科、精神科专家。天津市也迅速组织市属的1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深入到滨海新区各个收治患者的医院进行支援。同时,考虑到有不少护士连续工作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的情况,8月15日从河北省抽调5家医院的12名护士驰援天津。这12名护士分别来自脑外、烧伤、重症3个专业,有着丰富的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
卫生防疫方面,8月16日,我委从中国疾控中心调派4名疾控专家抵达天津。国家和天津市疾控专家共同完成5个安置点的现场评估,组建了1320名的市、区两级卫生防疫人员队伍,启动爆炸事故现场周边居民健康监测、群众安置点消毒处置和饮水监测等工作。
天津港爆炸事故是首次发生在人口密集城区的特大爆炸事故。在医疗救援中,我委“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伤员疏散、就医基本上做到有序进行;早期抢救到位,没有出现因得不到医疗救治而拖延病情的情况,达到了降低病死率的目标。这既是医疗卫生系统践行“三严三实”,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开展大协作的结果,更离不开数以千计的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日夜奋战,从快从严从实开展救治,充分体现了卫生计生队伍平凡而高尚的职业操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