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五化”工作机制促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字体大小: 更新时间:2013-12-17 保护视力色:

  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我市致力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并以均等化服务为主线,促进人口流动,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据统计,2012年底,全市户籍人口1171万人,流动人口463万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达2:5。“新市民”既带来了人口红利,又催生了基本公共服务供求新需求。为此,我市抓住国家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的契机,着力构建政策一体化、服务常态化、机制联动化、管理网格化、支撑信息化“五化”工作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统筹制度设计,促进政策一体化
   我市把流动人口服务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城乡统筹理念加强制度设计,先行先试。一是推进市内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政策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建立完善集居住、婚育、就业、纳税等信息于一体的公民信息系统,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分区域统一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等,采取12项措施确保城乡居民市内自由流动,并享有平等的计生、教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二是建立居住证制度,促进人口政策一体化。以“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新市民”凭证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计生服务、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等35项权利。同时,在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方面,制定落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奖励、住院分娩补助等政策,不再区分新老市民。
   二、统筹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服务常态化
   一方面加快计生技术服务体系的提档升级工作。近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县级站14个,其中,3个站为全国计生服务示范站。目前,每年免费按需为“新市民”提供技术服务27万人次;年投入100万元以上实施“新市民健康倍增计划”,免费为符合条件者提供全面健康检查。另一方面加快服务新载体建设。依托工业园区、社区等资源,建成集科学性、参与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生命绿岛”77个。聘请各类专家坐阵“生命绿岛”及其网站,现场提供政策法规、生殖健康咨询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服务。安装视听设备,播放flash系列计生宣传片、微电影等,加大宣传吸引力。设置“免费智能药具机”,“新市民”凭身份证刷取药具。目前,“生命绿岛”已成为工业园区、社区等新老市民获取知识和药具,进行互动交流的场所和平台。再一方面,强力推进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计生窗口推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陈列便民服务指南,开通网上“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系统,开办婚育证明免费代办业务,年代办量达3200份。
   三、统筹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机制联动化
   一是领导体系联动化。 建立由计生、公安、财政等35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会商流动人口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二是责任机制联动化。成立市县两级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构,完善县、乡、村服务网络,形成四级责任体系。全市有流动人口计生专干266名、协管员1300余名。三是经费投入联动化。按户籍人口投入标准,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高于同级财政增长水平逐年递增。2012年,市本级投入达1431.87万元。四是部门服务联动化。人社、公安、住建等30多个部门,将就业、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延伸,30余万新市民获得职业技能培训;30余万新市民子女免费入学;流入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四、统筹全员人口管理,促进管理网格化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网格系统。打破行政建制,按照常住人口数量和分布,全市划分常规型网格、重点型网格和加强型网格共5155个,将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商铺、住宅小区等纳入对应网格,由专人对实施精细分类、精细服务,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信息采集制度。坚持“一口采集,多口使用”,以“农村院落散户建点采集、出租房大户集中采集、企业法人负责牵头采集、小区物管委托采集、建筑工地直管采集”的方式,采集全员人口信息。同时,建立城乡统一的“三色”登记服务制度,把已婚人口、未婚男性、未婚女性,以红、绿、蓝三种颜色分类登记、管理和服务,坚持来时登记,走时注销,实现信息动态管理。
   五、统筹基础信息运用,推进支撑信息化
   一是建立 “云服务”平台。政府牵头,计生等30多个部门参与,建立集数据录入、日常管理、决策分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包括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从业情况等232个项目的流动人口数据库。同时,建立城乡一体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计生信息交换平台。二是推进“云服务”。把市流动人口计生信息交换平台与国家、省流动人口计生系统、市综合信息系统对接,与部门、县乡应用平台连接,实现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共享。
   新的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市将按照本次会议要求,深化改革,深入试点,努力促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同心共筑“中国梦”。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