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卫生计生委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字体大小: 更新时间:2013-12-17 保护视力色:

  闵行区实有人口260万,其中流动人口132万。近年来,闵行区从树立大人口观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以“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为理念,逐步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体系,形成了具有上海特征,符合闵行实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一、构建网络,完善机制,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
  (一)以构筑全覆盖服务网络为先导,确立顶层支撑。全区社区综合服务站和2000余名社区综合协管员覆盖区域的每一个角落,积极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免费药具发放,根据区域特点还设立154个中心站,每个站配备1名计划生育指导员,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及服务,初步建立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大员”的来沪人员服务管理体制架构。
  (二)以拓展多元化平台为核心,注入长效动力。各镇(街道)均设有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均设有服务窗口,并依托区公共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宣传服务中心、来沪人员就业指导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积极拓展和延伸公共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服务圈。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运作机制,并落实经费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的经费投入机制。
  (三)以健全大联动服务机制为抓手,扩大政策效应。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并逐步实现各部门的政策衔接和工作联动。计生协同社区学院构建政策培训机制;协同教育构建教育服务机制;人保协同安监构建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机制;司法协同妇联构建维权机制等,形成区域各部门大联动的服务机制。先后将近20项涉及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项目列为政府实事项目、民生指标和重点工作,形成工作互通、服务互补、信息互享的工作格局。
  二、政府主导,政社协同,打造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色项目
   (一)打造“温馨港湾工程”。为解决流动人口就业群体居住问题,闵行区制定了《闵行区来沪人员集中居住点规划》,提出2015年前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出资建设200万平方米来沪人员居住点,现已建成29家,投入资金近30亿,入住流动人口近10万人,被他们赞为“流动的人、安定的家”。以此为依托,创建了以鑫泽阳光公寓为代表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服务管理新模式。为流动人口在闵行就业、就医、生活、社保等提供“一门式”服务、“一站式”管理,引导来沪人员主动融入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
   (二)构建“优生促进工程”。将生殖健康培训、孕前指导、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0-3岁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等纳入流动人口常规服务项目。推出网上在线孕前风险评估系统,为准备怀孕的流动人口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孕前优生保健指导服务,形成集“婚前—孕前—孕中—孕后—0~3岁”系统服务链。流动人口“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参与率达到90%;孕前优生指导覆盖率达到85%,为2500余对流动人口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三)建立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在全市首创建立浦江镇流动贫困孕产妇分娩点,通过“政府补贴、慈善事业帮助、医院适当减免、个人承担”的政策,流动孕产妇可享受600-800元低廉的分娩费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以信息化为抓手,形成了闵行区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体系。至今,已有近6.8万名孕产妇在此顺利分娩,年分娩量达上海市第二位。
   (四)启动流动人口基本套餐服务。2012年,闵行区启动“来沪人员基本医疗套餐服务。“推行10元和20元常见病“套餐式”服务,以低廉的费用、正规的诊疗、舒适的环境,引导流动人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切实降低了医疗费用,大量的流动人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目前,有近5万人次享受了套餐服务,减免费用共计约90万元。
   (五)开展国际合作项目。闵行区计生协会与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先后开展了“春芽健康促进行动”和“促进流动人口社区母婴健康”项目。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儿童卫生习惯,流动人口母婴健康意识明显增强,教育孩子的理念有了根本性转变。
  三、主动转型,科学发展,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   

  我区将认真贯彻国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和启动会议精神,整合资源,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一)强化信息支撑。在积极整合本区“两个实有”、城市综合管理“、居住证积分制、房屋租赁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切实发挥闵行区卫生信息化的优势,将计生育龄群众相关信息融入卫生信息系统,切实发挥信息支撑功能。
   (二)深化网络建设。积极推广集中居住点、“租赁小税源”、“流动图书馆”、“外来建设者文化节”、“飞来凤”、“老舅妈”工作站、“阳光驿站俱乐部”等部门和基层服务管理新平台和新模式,织密社区服务网络。
   (三)整合系统资源。积极整合镇(街道)人口计生办、爱卫办、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家庭计划指导站和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居委)家庭计划指导室和卫生室,建立“一站式”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现“1+1>2”的效果。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