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完善措施落实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
河南省郑州市按照“服务促管理、平等促和谐”的工作理念,依托网格化、“片医负责制”等措施,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有效推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一、实施网格化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
2012年,郑州市以“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为原则,在全市推行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长效工作机制,人口计生部门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服务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之中,在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中融入区域地理定位、人口数据、流动人口管理等模块,形成了“全天候巡查、全覆盖服务、无缝隙对接”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运行格局。通过网格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及时发现、解决流动人口漏档漏管问题,确保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底数清、方向明,为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卫生部门在“片医负责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下,紧密结合全市网格化管理,实施了“地图式网格化定位责任管理”,每组片医(护)负责1000至1500 户居民,开通“片医网”、绘制楼宇图,便于居民联系片医、片医熟悉居民。将流动人口较多的工地、经营场所、城中村等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之中,积极开展片医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门店、进工地”活动。实现“档案有人建、慢病有人管、小病有人看、大病有人转”。
二、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是各级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合辖区实际,主动与办事处、派出所、社区等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联合,收集辖区内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情况,掌握流动人口孕产妇、儿童底数,向外来流动人口发放资料,介绍市妇幼保健服务政策和获得服务的方式、渠道,引导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进入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及时建立信息档案,督促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定期产前检查与住院分娩,并进行产后访视。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后,主动劝其到临时居住地辖区内的妇幼保健院(所)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市儿童保健手册》。二是积极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现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管理。各预防接种门诊每3个月进行1次流动儿童聚居地摸底调查、登记与查漏补种,为流动儿童提供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三是持续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加强防治知识的宣传,免费为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药品及查痰检查等服务。四是进社区、工地、集贸市场、车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
截至目前,已为流动人口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70多万份,免费为0岁至6岁流动儿童体检10万余人,管理流动人口孕产妇83378人,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三、认真落实政策,确保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全覆盖
在全面采集、掌握全员流动人口数据的基础上,重点甄别流动人口群体中的特殊服务管理对象,开展特色服务。一是掌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康检对象,坚持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年进行4次免费健康检查,实现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全免费。二是掌握使用避孕药具对象人群,通过“多点分布、送领结合、委托发放、社区服务、自助服务”等模式,实现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全覆盖。三是将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服务项目纳入市优生促进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中,流动人口已婚待孕夫妇出生缺陷知识培训覆盖率、孕产妇出生缺陷知识普及率、叶酸营养素增补率都达到90%以上,实现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