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位于山东省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是汉孝子董永故里、吕剧之乡、中国厨都,也是引黄济青工程渠首所在地和胜利油田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县辖9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48个行政村,48.9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1万。近年来,博兴县按照“城乡卫生一体化、农村卫生社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新医改精神,着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有县级医院3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处,镇卫生院8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处,农村卫生室195 处,完善的服务体系有力保证了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
2009年以来,按照医改要求,我县把包括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新农合工作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均列入了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县委县府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财政拨款及时到位,特别是2011年11月份以来,我县大力推行以基本公共卫生签约服务为主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人民群众已普遍体会到了医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就我县是如何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平台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的主要做法做一简要汇报:
一、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我县及时印发了《博兴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并翻印2011年版《服务规范》1000余册下发至每一位基层医务人员。要求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各服务项目内容及责任分工。制定了详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及细则,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加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及以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对居民健康体检、建档、健康宣传教育、随访等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县已建居民健康档案47万余份,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8%,25899名0-6岁儿童、2498名孕产妇、48138名65岁以上老年人、35330名高血压病人、3449名糖尿病人、2400余名重型精神病人纳入规范管理,本年度举办各类健康教育活动750余场次,发放宣传品22余万份。
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根据市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2011年11月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县开展 “健康博兴、我们在行动”进村入户送健康主题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 召开了全县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专题会,与会人员紧密围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服务内容、人员安排、经费保障、工作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此项专题工作极为重视,2011年11月份,在我县召开了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场会,滨州市政府副市长耿涛同志、博兴县委书记李家良同志及市直、各县区有关领导参加会议,并出席了我县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启动仪式,这是对我县卫生工作的极大鞭策与鼓励。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投资20余万元统一印制了以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理念和内容为主题的“健康博兴、我们在行动”活动宣传手册15万份,每户1册,印制家庭医生便民联系卡15万张。全县所有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同村委会、社区居委会,通过义诊咨询、街头宣传、入户上门等多种形式向城乡居民进行宣传。制作了以“家庭医生进社区,签约服务促健康”等宣传口号的宣传横幅200余幅,分别悬挂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辖区社区居委会、村居小区等单位的醒目位置,有效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公共卫生、了解公共卫生、享受公共卫生。
(三)完善网络、规范服务。
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完善服务网络,每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若干个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责任护士组成的服务团队,全县共组成43个团队。每个服务团队负责指导3-5个村卫生室或服务站,乡村医生作为服务团队的延伸,共同组成服务网络,居民按居住村庄或社区划分830个片区,每个乡村医生(或社区医生)负责1个片区,要求各基层服务机构将服务网络及签约流程公开化。按照划分的片区,定人定事定责,把人员及工作职能下沉到片区中,达到工作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了卫生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前置化。通过家庭医生与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团队、与居民的对接,建立了密切联系的桥梁,实现了卫生服务管理的无缝化。由原来的每个村卫生室3-5名乡村医生负责1500-2500人的广泛性过渡成现在1名乡村医生专门负责1个片区500人的针对性。由原来的“谁都管、啥都管,啥也管不好”变为“谁为谁服务、服务到位与否都一清二楚”的一对一服务关系。统一配备出诊设备,统一为责任医生配备了出诊箱、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基本设备1700余台件。统一印制了工作日志,以便将随访事宜规范记录。统一服务胸卡,公开服务身份,便于群众监督。在发放宣传手册及便民联系卡的同时,与群众签约,并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创新思路采取了不少便民措施,如为了便于群众妥善保存相关资料,为每个家庭配备了资料袋;将服务合约印制成挂历式,群众更直观,更容易保存,深受群众欢迎。目前,有近 70%的家庭已正式签约。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提高了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全县43余支服务团队、850余名责任医生作为服务团队的延伸覆盖了所辖城乡居民。二是强化了责任医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感。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社区主动为居民提供服务,签约措施提高了责任医生的责任感。三是广大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康复、计划生育等服务项目得到落实,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人知道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项惠民政策,从而主动接受服务。四是促进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这项专题工作,网底牢固了,乡村医生的价值感增强了,团队意识增强了,群众对我们的医生信任了。五是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卫生形象。通过主动提供服务和群众关系拉近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