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卫生局明确专业责任 发挥指导作用 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推进
2014-07-07

自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民健康的工作理念,在全面抓好医改五项工作的同时,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当作卫生工作的一个全新专业,初步探索出实行专业机构管理、专业人员指导、专业队伍实施、专业标准规范的专业化工作模式。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落实专业责任,确保规范实施。

在项目实施初期,由于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业性估计不足,缺乏具体的标准要求和必要的培训指导,工作开局进展缓慢、全局无序紊乱、结局真假难辨。针对这一状况,我们立即组织领导层、技术层和实施层三个层面人员,对三个层面进行全面调研、集中办公。经过总结,我们感到,搞好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加强领导力量,更要加强指导力量,必须构筑行政领导和专业指导,两手抓两手硬的推进格局。

1.明确专业落实机构。按照赵厅长提出的把疾控机构建设成为四个中心、一个基地的要求,我们把疾控中心确定为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承担全市公卫工作的业务指导、专业培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项业务,使疾控中心成为实施公卫项目的领头羊

2.强化专业督导力量。在疾控中心确定30名专业骨干,进行公卫项目集中培训,考试合格后,定为专业督导员。并制定督导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制,对所包区域公卫项目的培训、指导、检查、绩效,实行全程责任、全程督导,使督导员成为实施公卫项目的执行总监

3.组建专业研讨团队从疾控中心和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抽调26名学科带头人,按公卫项目类别,建立专家库、对应十大类公卫项目,组成10个项目课题组,按照要求,研究制定标准、开展项目调研、实施质量评估、研讨专业措施,为科学决策提供专业依据。

4.培养专业管理队伍。我们以指导者必须熟知贯通、实施者必须熟知会干为目标,着力在培养提高乡级专业人和村级明白人两支队伍上下功夫,在全市开展了项目大培训、人员大提高工作。在全面、全员、全项培训的基础上,特别对薄弱人员、薄弱环节、薄弱项目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分兵点调、逐个培训,每训必考试、每项必考核,综合评定后,界定资格,决定上岗。到去年底,全市共确定乡镇层、社区层、网底层合格公卫人员570人。真正实现了市有专家指导、乡有专业骨干、村有专业明白人。

5.建立专业制度约束。制定了健康档案管理、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现场办公、专家研讨等31项工作制度,促使基层人员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上自我对标、自觉对标。

(二)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安全运行。

为了保证项目实施顺畅和资金管理安全两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我们成立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相对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中心,对项目资金实行统管、预算、预拨、考核、审批、决算、公示、审计等八项制度,将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一条龙管理。具体程序就是先由指导中心将按项目进度、按项目质量的考核结果报送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在预拨的基础上,进行逐项核算,审核上报卫生局、财政局,两局审批后,由财政局将资金划入乡镇卫生院专用账户,乡镇卫生院凭审核批准单到信用社申请支付款项。做到了项目资金运行封闭、程序审批、管钱和管账物理隔离

(三)发挥督考效能,确保扎实推进。

为保证这项工作高质高效运行,我们在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等环节上,制定了100余项考核标准及办法,并依据考核结果,对领导干部和公卫人员实行综合评定,明确提出公卫项目上不去、领导干部撤下来公卫服务水平低、职务职称不晋级,做到督考严格、奖惩严厉。

在考核内容上,采取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按照季度、半年、年终定期考核,按照市、乡、村分级考核,按照常规项目、重点项目分类考核的办法,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考核,特别是对重点人群、慢病人群、特殊人群的规范化管理实施重点考核。

在考核方法上,采取自上而下考核与自下而上考核相结合。一方面,在乡镇卫生院抽取居民健康档案后,深入居民家中核实具体情况,查看档案管理是否真实;另一方面,直接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具体情况后,到乡镇卫生院调取相应档案资料,查看档案是否规范,防止弄虚作假。

在考核结果上,采取绩效优劣与职级待遇相结合。坚持量效并重原则,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对年度未达标单位一把手坚决实行淘汰制,一票否决,而且三年内不准提职晋级。

二、取得的成效

(一)疾控中心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工作中,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和专业督导的主体作用,不仅扩展了业务范围、强化了专业职能,更锻炼了队伍、塑造了形象,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整体工作得到有力促进。

(二)项目资金安全使用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成立公共卫生资金专管机构,实行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封闭运行、程序审批、全程监管,不仅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而且保证了资金使用安全。

(三)绩效考核激励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通过绩效考核使基层领导得荣誉、医疗机构得发展、公卫人员得补助,最大限度调动了基层单位和公卫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发挥了绩效考核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