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那个炎炎夏日,我走出了校门,满是憧憬,满是希望,梦想自己在三甲医院里挥洒激情,书写华丽的人生篇章。可是残酷的就业压力,让梦想破灭,在生存与理想间我选择了前者,成了乡镇卫生院的一个小大夫,可就是这样一个无奈的选择,成就了今天不一样的绚丽。
走进医院的那一天的记忆仍是心头那一丝淡淡的痛,低矮的一栋小楼,稀稀拉拉的几个病人,落后的检验、检查设施,和实习医院的巨大差别,让我甚至害怕走进这所小小的医院,留与去的徘徊,无数次的想放弃,是这些对生命和健康如此渴望的病人拽住了我,让我爱上这个没有掌声与喝彩的地方。
有人说你们乡镇卫生院真好,清闲,没有危重病人,日子悠哉悠哉,我要说的是,这样的日子离我们很遥远,新农合优惠的报销政策,让更多的贫困老百姓可以在基层享受医疗,我们没有权利拒绝他们,即便是生命垂危、命悬一线,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多少次,肿瘤晚期病人已经花光家里最后的积蓄之后无奈的选择我们,我们对于延长生命束手无策,可我们可以减轻患者病痛,给予最大的安慰与关怀,陪他们走完生命最后的路程,让离开没有痛苦,没有孤独。又有多少次,面对孤寡老人,门诊缴费、买药、办理出入院手续,陪床,买饭、打水,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医护人员全部负责,即便是危重病人,他们没有能力转院,我们只能严密观察,认真诊治,反复咨询上级大夫,用我们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正是心中那一份爱让我们在付出中收获幸福与快乐。
乡镇卫生院和二三级医院不同,没有精细的科室分类,只有简单内科、外科、中医科这样的分类,面对病人,没有高端精准的检查设施,没有业务精通的带教老师,靠的是我们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视触叩听的基本功,面对疑难病症,我们举手无措时,想告诉病人“你去大医院吧”,可这样一句话说出来如此容易,得到的是病人满带期盼与无助的祈求“您再想想办法吧,我们没有能力去上面治病”,那样的眼神,那样的话语,让我们只能再一次一遍遍询问病史,一遍遍查体,同事们之间一遍遍讨论,然后翻那本我们翻了无数遍的内科课本、网上查询、咨询曾经的实习带教老师,各种方式与途径,为的是让病人那一份期盼与信任不会变成失望,是让心头那一份爱温暖这群无助的老百姓。就是心头这份沉甸甸的爱,寄托着病人的希望的爱,让我们一刻不能放松,没有人们认为的“一份报纸,一杯茶”,有的是不停的给自己充电,分批次到上级医院进修,提高业务水平,个个都是全能手,为的是能更好的服务那群让我们牵挂与惦念的老百姓。
“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这句老套的口号,我们一直用心头那份爱在践行,爱在我心,这份爱让我们这群别人眼中什么都不会的大夫实现了不一样的人生价值,书写了不一样的辉煌,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努力与付出。爱在我心,我们愿意用我们的辛劳与付出,换来一方老百姓的幸福安康!
(本文获得我委举办的“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征文活动乡镇卫生院人员组三等奖,作者: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卫生院 孙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