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用新机制推动卫生院再发展
2015-07-21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医疗卫生的网底,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能。广东省以“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为抓手,以粤东西北地区为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推动乡镇卫生院再发展,力争群众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医方便经济、安全可靠。
  加大投入 确保有人有设备
  通过加大投入,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改善院容院貌,完善功能布局。
  自2006年起,广东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按每万人口配备13名医生,并给予每人每年1.2万元的事业费补助。2013年-2015年,广东省各级财政投入3.4亿元,为经济欠发达地区1052家乡镇卫生院配置救护车、全自动生化仪、心电图仪、500毫安X线机(中心卫生院DR)、B超仪(中心卫生院彩色B超)等常用医疗设备,确保所有的乡镇卫生院有能力开展相关工作。作为配套措施,2013年-2014年,广东省对乡镇卫生院从事X线、心电图、超声和生化检查的4828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覆盖所有配置医疗设备的乡镇卫生院,确保卫生技术人员能熟练操作设备。
  自今年起,广东省财政计划在3年内再投入5亿元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17年,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家乡镇卫生院达到每千服务人口1.2张床位、每床建筑面积55平方米的国家建设上限标准。
  转变模式 把签约居民留在基层
  广东省于2013年年底启动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工作,按照“覆盖广、签约实、服务好”的原则,多部门联合推进,城乡统筹推进,取得实效。建立签约激励机制,探索年签约服务费制度、按签约人头付费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省57个县(市、区)已开展试点工作,覆盖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逐步实现医生服务由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服务方式由粗放单一的医疗服务转变为精细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从医疗和公共卫生割裂转变为以基本医疗为基础的全科诊疗服务,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两个“守门人”,把签约服务对象留在基层。
  多管齐下 培养卫生技术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多管齐下提高乡镇卫生院核心能力。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为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培养卫生技术人员。2011年-2015年,省财政每年投入595万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25名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总计培训全科医生2125名。从2015年起,省财政计划每年投入1050万元,为基层规范化培养750名全科医生。2014年-2018年,省财政计划投入6000多万元,为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免费定点定向培养2000名医科学生。目前全省已有全科医生1.4万人,达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1.32人,较好地履行了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大胆改革创新,允许粤东西北地区对短缺医疗卫生人才直接聘用,允许以人事代理方式使用医学类人才,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从2014年起实施边远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人员岗位津贴政策,省财政每年投入2.4亿元,对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人员给予平均每月500元的专项津贴,不列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资待遇。
  对口支援 有针对性提升服务水平
  指导乡镇卫生院加强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今年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以上,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提高居民满意度。
  根据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致力于通过城乡对口支援有针对性地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2008年,广东省启动城市卫生支援基层卫生工作,近年来不断扩大支援范围。截至2014年,全省范围内确定116家三级支援医院对口支援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438家基层医院,有效提升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来源:健康报 2015-7-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邮编:100044 信箱: 电话:010-68792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102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