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应该具备三个特征:有一批群众信得过、医术好的医生;有较好的医疗设备和就医环境;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然而,目前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如何呢?实施收支两条线后,多干不多得,形成了新的大锅饭;加上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乡镇卫生院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推诿患者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人甚至认为“多干多风险,少干少风险,不干没风险”。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打破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将部分或全部医疗收入交由乡镇卫生院自行支配,可用于卫生院发展建设、临床医护人员奖励、医疗事故保险及卫生院日常办公经费支出等。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按工作质量和数量计算奖励,彻底消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的现象。
2.取消乡镇卫生院创收指标。中央、省级一再强调,医生的工资收入不能与药品收入和医疗检查收入直接挂钩,因此不应该给乡镇卫生院制定创收指标,有“鞭打快牛”的嫌疑,更何况给每家乡镇卫生院制定的创收指标还相差悬殊。
3.调整新农合报销比例,拉开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差别,引导患者自愿在基层就医。
4.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不但要有内科,还要有外科、产科、妇科、儿科、牙科、五官科等。
5.按编制补足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让医护人员腾出手来,到上级医院轮流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6.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指示精神,保障投入,定编、定岗、不定员,把用人权、财务权、管理权全部下放到基层。
好医生愿意留在基层服务,老百姓愿意留在基层就医,这样,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才算初步建成了。(来源:健康报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