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着重解决7类问题
2015-06-05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去年以来,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重点解决群众看病不方便、群众不满意等7类问题。
  一是合理配置资源,解决功能定位与资源配置不相符,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落实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的主体责任,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规模和科室设置。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乡镇卫生院运行补助机制。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级管理,突出中心卫生院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地位,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群众信任度不高的问题。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落实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制度,使群众能就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规范内部管理,解决监督管理不到位,群众就医环境差的问题。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并实施分类管理和考核。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制度。实行院务公开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统一服务标识,增添便民设施,改善院容院貌。
  四是提高服务效率,解决为群众服务不积极、不主动的问题。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与绩效挂钩的激励分配机制,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优化服务流程,使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便捷有效,逐年提高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提高居民感受度。
  五是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解决医疗责任风险高的问题。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岗位工作,落实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管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建立完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责任风险防范机制。
  六是转变服务模式,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群众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建立由全科医生、护士、乡村医生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展主动服务和签约服务,对辖区居民进行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探索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到村卫生室,常见病、多发病到乡镇卫生院,大病到区县级以上医院的合理就医格局。
  七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解决服务意识淡薄,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弘扬救死扶伤精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文化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社会监督,畅通医德医风投诉、举报渠道,正确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邮编:100044 信箱: 电话:010-68792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102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