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多措并举 大力推进 “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2015-05-12

山西省启动“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以来,把这项活动作为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的主要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落实、待遇改善、能力提升、服务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宣传造势,营造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省内报纸、网络媒体对活动的内容、目标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各市县也加强活动宣传引导,积极利用广播电台、微信等媒体,积极宣传“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意义和内容。

二是活动扩面,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在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基础上,将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并纳入活动范围,在全省统一开展了“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动,并相应制订了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估指标体系、年度创建目标,使活动实现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

三是统一尺度,制定便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了《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既注重服务环境改善、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安全可及等业务指标的评价,也突出“群众满意”这一活动根本主旨目标,分别从看病经济方便、医疗服务安全可靠、公共卫生服务可及、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居民满意信任方面设置了六大评价指标,全方位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

四是硬化标准,增设“一票否决”内容。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编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基层服务能力的问题,山西省卫生计生委把编制到位率列为“一票否决”内容,凡编制到位率不足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得评为“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此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落实。

五是对口帮扶,启动县乡医联体建设。召开全省县乡医联体试点启动会,按照“因地制宜、以县带乡、资源共享、边试边推”的原则,在34个县开展试点,把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联为一体,促使县级医疗卫生人才、技术、管理、设备等资源下沉,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对于能力特别薄弱、名存实亡的乡镇卫生院,采取由县级医院业务托管、院办院管的方式,建立管理一体型的医联体;对于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县级医院对口指导、团队帮扶、领办科室等方式,建立紧密协作型的医联体。

六是建立机制,推进活动经常化。第一,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将“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对各市、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第二,建立活动协调机制。建立活动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听取活动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三,建立通报约谈机制。省卫生计生委建立活动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定期交流各市、县好的做法,重点通报抄送省、市、县政府。对活动开展不快、创建力度不大的市、县相关责任领导进行约谈。第四,建立信息月报机制。省、市、县均建立活动信息月报制度,每月底前将本地活动信息及相关印证材料,逐级报上级卫生计生部门,适时掌握工作进展。第五,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年底各县(区、市)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测评验收,省、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随机抽查复核。省卫生计生委对创建结果进行排队,并通报和公示,凡未完成创建任务的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责任人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七是挂牌公示,强化社会监督和自我激励作用。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对创建成功的“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挂牌制度,通过悬挂“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牌匾”,展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形象,接受群众监督。树立标杆,营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学、赶、超”的进取氛围。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邮编:100044 信箱: 电话:010-68792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102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