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医学生在入学之初,第一次上课总会听到老师讲这样一段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就是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如今虽离我第一次聆听这个誓言已有十年时间,但它却从我第一次倾听就已经深深印刻在我心灵深处,挥之不去。这也许就是我做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吧!这应该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吧。我想如果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能够一直秉承着这份初心去工作,去对待患者,那么,医患关系应该能达到最基本的和谐吧,人民对我们的服务也会有最基本的满意吧!
乡镇卫生院做为医疗服务的最小载体,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为紧密的医疗机构,它的服务能力关系到人民最基本的健康保障。如何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做为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的我对此更加深有体会。
转变方式,以人民满意为基点。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模式越来越向社区转变、倾斜,现在逐步建立了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六种服务为一体的工作模式。这六种服务基本上满足了居民患者的需要。但是,有些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但源于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不信任性,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就拿家庭医生式服务这项工作来说,刚刚开始施行的时候,也是千难万阻。走街串巷,敲门入户。百姓都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此项工作,十分不配合。但万事开头难,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医务工作者都为此不断奔波着。经历了多次被拒之门外的冷遇;冷嘲热讽的话语;将信将疑的白眼;终于经过我们大家不断的讲解,宣传、释疑,此项工作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熟知,也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接受,签协议、建家庭病床….此项工作也慢慢的步入正轨。从中受益的患者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增加了许多信心,对今后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开展也平添许多助力。
提升服务,以人民满意为导向。要想建设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最应该了解群众的心声。群众的意向,就是卫生院开展服务的导向。我所在的卫生院为一家山区医院,服务人群都是一些山区百姓,其中老年人居多。许多患者就医不便,因此,我院实行家庭出诊、家庭治疗。极大的解决了山区老年患者就医困难。山区地广人稀,资源落后,由于临床检验需求少,为避免资源浪费,深山区多家卫生院都未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但对于少部分有检验需求的人群,我院建立临检中心,采取巡回医疗的方式,让山区百姓就进采血,由我院医务人员去采血点收集标本来我院进行检验,再将化验结果返还。这样既避免资源的浪费,又解决了患者的需求,一举多得。也正是真正了解的患者的心声,了解了患者的需要,才能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群众的问题解决了,对我们的服务自然满意。
忠于职守,以人民满意为准则。忠于职守,是对医务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难实现的要求。随着社会物质化的不断提升,对人的诱惑也越来越大。效益之说不断充斥在各个角落。然而医疗服务是公益而非效益。但似乎许多人忘了当初自己从医的初衷。“忠于人民、恪守医德”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本分。以人民满意为准则,医务人员尽职尽责,是建立人民满意乡镇卫生院最基本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医者,父母。如果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能以爱子之心对待患者,那么,医患之间的矛盾也许会大大降低。如果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能谨记自己当初从医时的初心,并以此信念执着坚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医疗领域定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而我们医务工作者也能圆满完成救死扶伤的终身使命!
(作者:北京市房山区河北中心卫生院 宋俊杰 本文获得我委举办的“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征文活动乡镇卫生院人员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