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红狮镇中心卫生院立足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实际,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一、优化服务环境,改善就医感受
一是改善院容院貌。近年来,按照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进行了改扩建,统一了标识、标牌,对医疗废物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增添便民设施。修建无障碍通道、热水供应系统,添置轮椅、病区冰箱,安装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三是优化就医流程。将功能相近、业务有关联的科室就近安排,减少群众往返时间;公示医生信息,患者选择医生并直接就诊;实行“先住院,后结算”的付费制度。
二、加强能力建设,保障医疗安全
一是更新医疗设备。近两年,医院购置DR(数字化X线摄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70余件医疗设备,新建层流手术室和标准化产房,更换全部床单元配置,设置中心供氧和床头呼叫系统。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开展校院合作,近2年共选派38名医务人员返校“回炉”,更新知识。对新招录的大学毕业生,实行“师带徒”,带教效果与师傅的收入挂钩。每月组织全院职工轮流讲课提高业务水平,设置实训室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三是打造特色科室。把群众需求强烈的口腔科、妇科作为特色科室打造,投入100万元更新设备,增加技术人员,通过外出考察、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这两个科室门诊量比上年增加41%。
三、落实改革举措,提高服务效率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均通过重庆市药品交易所集中采购,切断医生与药品收入的联系,药品收入不作为考评医生绩效的依据。二是落实人事制度改革。本轮医改以来,重新核编55个,比过去增加了9个。公共卫生专职人员16人,占编制总数的30%。在招聘人员时,优先聘用村卫生室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人员。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工作时间、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制定各岗位的细化量表,按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对职工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职工工资中,70%为奖励性绩效工资,30%为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同时,卫生院收支节余的60%用于职工再分配,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2014年,职工最高收入达8.6万元。
四、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以业务副院长、高年资医生、住院医生为主的三级查房制度,设置“在院病历稽查员”、“出院病历审核员”,严把医疗质量关。2014年,无1例医疗事故和纠纷。二是强化财务管理。县卫生计生委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卫生院每月到中心报账,接受会计监督,有效遏制了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三是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制定次均费用,抗生素、激素使用率,剖宫产率等指标,严格把握住院指征,杜绝小病大治,挂床住院等现象。四是坚持院务公开。每月公示全院业务收支、财务运行、新农合报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度、绩效考核结果、群众满意度以及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等情况,自觉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
五、转变服务模式,履行公益职责
一是指导乡村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组建由临床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及乡村医生组成的团队,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镇乡村医生签约近8千户,覆盖3.2万人,覆盖率达93%。二是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在福利院设置卫生室,由卫生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组成医疗服务组,为福利院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三是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负责为住院患者提供出入院手续办理、新农合报销、取药、出入院车辆安排等全程服务。四是减免医药费用。对“五保户”及部分经济困难的患者,减免新农合报销后自负部分的费用,做到“不推诿病人,不转移矛盾”,切实履行公益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