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世界家庭峰会 > 经验交流
蔡石华的“庄园梦”
2014-12-12

  走进长泰县陈巷镇雪美村二女户蔡石华的家庭农场,一派春的生命景象映入眼帘:遍野台湾芭乐、莲雾、金苹枣、番木瓜已下足基肥长出新绿,几条沟渠、数亩方塘、一座凉亭、盈丈钓台也正热火朝天大兴土木……人们在赞叹生态农业的独特风韵之余,更深深地被女主人的创业精神所折服。

 


  蔡石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少女时期一部美剧中旖旎的田园风光、逸致的庄园生活让她做起了“庄园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2年11月,走进婚姻殿堂的她掏出自己3万多元“私房钱”,和丈夫杨耀成包下了村里的10亩耕地,还高价从广东引进3000多株台湾芭乐、金苹枣等名优水果品种。经过三年的悉心培育,10亩土地终于结出硕果,她惊获了4万多元的回报。之后,她将所有的劳动剩余全都用于发展再投入,先后把周边的11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自己名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7月,一场特大洪灾肆虐闽南大地,120多亩果地一片汪洋,1万多株果树因此烂根败须、枯黄凋落,曾经殷实的家境顷刻间又回归清贫。面对满目疮痍的果园,蔡石华没有因此而跌倒,她劝慰丈夫:土地在,希望就在。炎炎烈日下,她每天带着十几个雇工下地清淤除败树,四处求人借钱蓄势待发。经过近两个月的艰难努力,120多亩水毁地终于换了颜面,补上新苗。
  土地复耕了,但巨额的生产成本叫人揪心。2007年3月,镇计生协适时地送来11000元幸福工程帮扶资金,用于购买肥料、农药,缓解了蔡石华的燃眉之急。
  一场劫难,虽然掠走了蔡石华几年的辛勤所得,却让她找到了转型发展的新契机。她开始改变耕作模式,主打绿色、健康经营概念,把心思投向有机农业管理之中,从土地养护、有机肥施放、低农残药物使用等环节入手,层层斟斤酌两,道道亲力亲为。几经努力,所生产出的果品不仅清脆入口含糖分低,还赢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为了错开水果传统盛产期,她还自学并应用了树冠修剪整形和高接换种新技术,有效地调节了果树开花坐果周期,从而填补了市场真空,极大地提高了果品的经济价值。
  蔡石华终于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8年6月,她与丈夫杨耀成创办“长泰县绿港园果蔬专业合作社”。2012年,在她的倡导下,周边的23个计生贫困母亲又分别以投工投劳或土地流转的模式被吸收到这一专业合作社来,合作社的经营面积扩大到270亩,所带动的劳动就业机会更增加到年6000多个工人。专业合作社具有企业化、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与生态保障的优势。为了给新型的专业合作社强有力的支撑,陈巷镇政府还专门发文,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2013年,陈巷镇计生协根据镇政府的文件精神,采取计生贫困母亲+专业合作社的帮扶模式,给予该合作社5万元资金扶持。
  2011年,该合作社被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11~2012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被中国合作社农村研究所授予“中国五十佳合作社”。2013年,蔡石华家庭实际收入达到了100余万元。蔡石华没有忘记回报社会,近年来,她捐资两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村道建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邮编:100044 信箱: 电话:010-68792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102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