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世界家庭峰会 > 经验交流
暖心服务在社康
2014-12-18

  罗湖区是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老年人口比例较大,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是罗湖区政府一直关心的民生问题,如何让老年人养老备受关怀与照顾,是罗湖区人民医院始终追求的探索目标。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各社康中心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为养老提供服务。
  2014年4月12日廖阿婆的儿子黄伯将一封感谢信和写有“仁心仁术皆高尚,临终关怀暖人心”锦旗送到了罗湖区人民医院湖景社康中心,对社康中心黄永平主任和几位医护人员感激不尽。79岁高龄的廖葵兴,身患糖尿病、高血压20余年,脑梗死后偏瘫10余年,丧失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一直卧床在家。由于期间数次因病情恶化住进ICU,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巨大,老人的儿子黄伯来到湖景社康中心求助,黄永平主任带领家庭医生团队经过评估后为廖阿婆建立了家庭病床,医护人员每日提供上门服务。由于廖阿婆的糖尿病导致左下肢缺血性坏死,味道很大,长期卧床臀部长了褥疮,同时排尿也出现问题,医护人员上门后毫不嫌弃,为老人插尿管导尿,为坏死的左下肢和褥疮换药和包扎,同时静脉滴注氨基酸、脂肪乳进行营养支持,并对阿婆的四肢进行被动活动及肌肉的按摩。在老人清醒的时候,医护人员陪阿婆和家人一起品读过往的老照片,回味那些胶卷记录着的廖阿婆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在跟家人一起回忆美好往事的过程中,廖阿婆明白她至亲至爱的人一直都陪在身边,她心理上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孤独、不安的情绪得到了舒缓。直到廖阿婆病情恶化,黄伯一家才放弃治疗,送廖阿婆回老家落叶归根。
  社康中心“以病人为先”的工作态度深入居民心,类似廖阿婆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如社区居民张伯因大便困难求诊,社康派人第一时间给患者解决问题;又如社康为身患重病的74岁老人邱阿婆提供临终关怀等。
  在深圳,像邱阿婆、廖阿婆和黄老伯这样需要被照料和关怀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罗湖区人民医院正是在这一大趋势和背景下积极拓展参与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在院长孙喜琢的规划下,针对罗湖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四种不同方式。一是日间照料中心与医疗机构(医院、社康中心)协作,医疗机构按协议规定提供基本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实现医养融合。二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罗湖区人民医院根据相关准入标准整体接管护理院,从医院选用部分老年病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充实到医养融合医院中,建立医疗观察床位。三是社康养老一体化,社康中心增设养老功能,与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服务两相结合,湖景社康中心正是在这一方式良好的践行者。四是大型医疗机构运营面向社会的高档医养融合养老机构。
  罗湖区人民医院的这些举措无疑将造福深圳市的老百姓,已有很多老人及其家人获益,罗湖区人民医院也将不断完善和推进发展“罗湖模式”,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邮编:100044 信箱: 电话:010-68792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102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