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努力构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多形式帮扶”的工作格局。
一、强化党政领导,着力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党政领导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中国计生协《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社会关怀的通知》印发后,甘肃省分管副省长召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扶助关怀工作,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出政策、拿资金、给帮扶。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标准”,并纳入2015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是健全政策统筹机制。2015年,甘肃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联合制定《2015年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实施方案》,省财政已列支6194万元,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500元,并为“失独”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金2万元。
三是健全考核督查机制。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连续多年将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纳入为民办实事重大事项督查和巡视范围。省政府每年与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把落实扶助政策等利益导向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督查、同考核。
二、多措并举抓落实,着力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措施落实政策。2014年,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涉及经济、养老、医疗、生活扶助和精神慰藉等5方面、17项具体政策,从制度上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资金渠道。各市(州)通过提高经济扶助标准、加大一次性救助力度、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和“一对一”帮扶制度等措施,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关怀。
二是切实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在养老保障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协调地方财政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民政部门大力实施“暖夕阳”工程,优先安排60周岁以上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在医疗扶助方面,政府代缴新农合参合金;积极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免费体检、免费发放“健康保健工具包”,指导掌握基本中医适宜技术,进行5种大病干预和慢性病防治。在生活扶助方面,民政部门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作为最低生活保障的“6类特殊人群”之一,降低门槛、优先纳入,并按二类以上标准给予生活保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优先安排城市保障性住房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部门在“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训方面给予重点照顾。在社会关怀方面,地方财政支持在省、市、县建立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救助基金,深入开展扶助关怀活动。
三、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着力优化扶助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各级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开展工作。二是部门联动。甘肃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关注母亲、关爱女孩、救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行动,扶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是全社会参与。各级计生协会、企业工会、志愿者队伍、基层干部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制度,开展亲情牵手、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创建新载体。各地以开展“陇家福”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为契机,建立起2884个“陇家福·幸福寓所”,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日间照料等多项服务。(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