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东街道采访关爱扶助计生特殊家庭工作时,记者了解到,金域蓝湾社区的“音乐心海导航”通过上百种音乐,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音乐心理疏导;东文社区的“七彩阳光心理工作室”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举办活动,以“精神慰藉”、“别样亲情”法,对这些家庭成员进行干预疏导,循序渐进,情暖心灵,让他们再展笑容。街道计生部门为有再生育愿望的计生特殊家庭发放《再生育全程服务卡》,开设知识讲堂,邀请专家讲课,帮助再生育目标人群调整心态,提供“围产期”全程服务。对已退出育龄期的计生特殊家庭,积极帮助寻找爱心子女,协助办理领养手续。近年来,裕华区积极探索实践,落实“三个一”措施,为每户计生特殊家庭组建一支帮扶队伍、发放一套帮扶要件、量身订制一个具体帮扶实施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关怀扶助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计生特殊家庭的普遍认可。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一、为每个家庭组建一支亲情帮扶队伍,有效破解关怀扶助直面沟通的难题
计生特殊家庭在经历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打击后,精神和心理上都受到了重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普遍扭曲,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是常有的事。针对这种现象,他们在选人上下了一番功夫,为每个家庭精心组织了一支至少由4人组成的亲情帮扶队伍。一名责任人:由街道或社区(村)干部担任,主要负责计生特殊家庭亲情帮扶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上与区、街道关怀扶助服务平台相衔接,及时了解上级出台的扶助政策和工作动态,下与计生特殊家庭直接对接,组织团队面对面开展亲情帮扶活动。一名家庭医生:由社区(村)卫生服务站(室)专职医生兼任,针对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普遍年龄大、健康状况较差的实际,发挥专业技术特长,进行定期走访,及时开展健康咨询、常见病诊疗,建立健康档案,在健康关怀中培育与计生特殊家庭的感情,适时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及思想引导工作。两名志愿者:挑选与计生特殊家庭来往较多、居住较近的人员作为亲情帮扶志愿者,与计生特殊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与家庭医生协助配合责任人适时开展具体帮扶活动,克服计生特殊家庭的心理障碍,消除抵触情绪。
目前,裕华区共有计生特殊家庭亲情帮扶责任人69名、家庭医生120名、志愿者338名,组建了130多支亲情帮扶小分队,覆盖了每一个失独家庭,利用关怀扶助金发放、健康咨询保健、个性化帮扶等时机,先后入户走访1200多人次,电话访问1500多人次,与计生特殊家庭保持有效沟通与交流,成为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关怀扶助工作的有生力量。
二、为每个家庭发放一套亲情帮扶要件,有效破解关怀扶助对接互动的难题
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关怀扶助工作,不仅要有各级政府的主动作为,也需要计生特殊家庭的积极配合、良性互动,为此,他们为每个计生特殊家庭设计印发了六个亲情帮扶服务要件。
一是发放一张亲情帮扶联系卡。上面注明区关怀扶助服务热线、网址、街道(社区)责任人、家庭医生及志愿者的姓名、联系电话,计生特殊家庭遇到紧急情况,随时向相关人员求助,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二是发放一张亲情帮扶银联卡。按照四权分离的原则,财政部门按时将特别扶助金核发到个人账户。为方便责任人和志愿者与这些家庭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区相关部门和定点银行商定,区级生活补贴金每月发放一次,责任人和志愿者利用核实生活补贴金发放情况的有利时机,开展入户走访或短信、电话访问工作,有效增强了与计生特殊家庭交流沟通的效果。
三是建立一本亲情帮扶台账(工作手册)。区计生部门统一设计印制了《计划生育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关怀扶助工作手册》,下发到责任人、家庭医生和志愿者,用于记录开展亲情帮扶活动情况,用后收旧发新,归档留存,为分析梳理情况,适时改进和规范亲情帮扶工作收集了第一手材料。
四是建立一份亲情帮扶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在开展健康咨询和疾病诊疗中,对计生特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跟踪检测记录,每半年填写一次健康状况登记表,形成健康档案,为计生特殊家庭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和突发性病变抢救治疗提供依据。
五是发放一本亲情帮扶宣传服务手册。把国家、省、市、区关怀扶助政策内容及标准梳理归类,列出表格,集印成册,发放到每一户计生特殊家庭。责任人、志愿者在入户走访、开展帮扶活动时,进行交流和详细解读。
六是发放一张亲情帮扶意见反馈表。区统一设计印制了亲情帮扶意见反馈表,每年至少集中征集一次意见和建议。计生特殊家庭的所思、所想、所盼也可以随时向区人口计生局和乡(镇、街道)计生办反映,形成政府与计生特殊家庭的有机互动。
亲情帮扶六个服务要件的设计印发和使用,有效调动了计生特殊家庭的参与热情。两年来,共收到计生特殊家庭反馈意见45条,根据反馈意见组织开展的健康体检、瓜果采摘、游园等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评。有3户遇到突发事件通过亲情帮扶联系卡与帮扶团队取得了联系,在第一时间得到关怀救助。
三、为每个家庭订制一个亲情帮扶方案,有效破解关怀扶助对症实用的难题
从整体上看,计生特殊家庭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类别繁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差异性很大,难以统一规范,针对这一特点,他们聚焦每个家庭的个性化需求,采取普遍扶助与个别帮扶相结合的方法,每年由责任人组织亲情帮扶团队,为每个计生特殊家庭量身订制一个具体帮扶方案,在认真抓好共性帮扶内容落实的同时,贴近每个家庭的生活实际,列出一、两个既实用管用、又能够做得到的具体帮扶事项。有年老体弱,在重大节日前提供家政服务的;有因病行动不便,定期采购生活用品的;也有因子女死亡一直走不出自我封闭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帮扶的。个性化帮扶,对化解计生特殊家庭亲情帮扶对症实用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裕中街道金马社区居民马大姐,在2000年、2005年先后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原本阳光开朗的她因此一蹶不振。亲情帮扶责任人居委会干部带领亲情帮扶团队,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帮扶方案,把帮扶事项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还发动左邻右舍从细微之处入手,接近她、安慰她、开导她,陪她聊天、散步、锻炼、购物,在发放特扶金和生活补贴时向她宣传党的关怀扶助政策,经过大家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于使她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如今她又重组了新家庭,还成为了社区业余文体活动骨干。 (中国人口报供稿)
有效破解关怀扶助“最后一公里”难题
2015-07-10